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沿海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

发布时间:2018-04-06 20:24

  本文选题:入境旅游收入 切入点:区域差异 出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利用1996-2011年的入境旅游收入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经济重心指标,从地带、省级和市级3个空间尺度对中国沿海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多尺度比较研究,剖析其时空格局演化。研究显示,中国沿海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在3个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的缩小趋势,且空间尺度越小,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越大,地带内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沿海区域旅游经济重心总体上呈现持续由南向北、由珠三角向长三角方向的偏移,虽然旅游经济的集聚特征仍比较明显,但主要发达区域入境旅游收入比重的下降,也意味沿海区域旅游经济的集聚特征正被分散趋势弱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沿海区域旅游经济差距、协调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inbound tourism income from 1996 to 2011, using variation coefficient, Tyr index and economic barycenter index,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urism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 from three spatial scales: zone, provincial level and city level.Analysis of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hina's coastal areas are shrinking in varying degrees on three scales, and the smaller the spatial scale, the greater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iffe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zone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On the whole,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ourism economy in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 is continuously shifting from south to north, from Pearl River Delta to Yangtze River Delta. Although the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y are still obvious, the proportion of inbound tourism income in major developed regions is decreasing.It also mean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tourism economy are weakened by the trend of dispersion.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educing the economic gap of tourism in coastal areas and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 南通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NT0014)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2 汪德根;陈田;;基于竞争力评价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差异——以中国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3 黄震方;袁林旺;葛军连;顾秋实;;海滨型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4 黄震方;袁林旺;俞肇元;;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特征及预测[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5 伍世代;王强;;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6 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7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8 韩增林;许旭;;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9 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王丹;;海岸带利用结构与海岸带海洋经济区域差异——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10 王彬;王宜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重心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亮;;江苏沿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1期

2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4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5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6 张雪峰;刘芬;;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7 王亮;;江苏沿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8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9 陈希;李林;;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及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10 张金珍;张敏新;;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殷洁;盛红;;中国海洋旅游研究综述[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周立;谢宏全;董春来;蒋廷臣;刘缓;;海洋物联网展望[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杨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7 戴桂林;;海洋经济现代化:“战略—骏马效应”结构特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丽新;孙才志;;辽宁省水足迹研究及驱动力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彬;高艳;张士洋;;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耀龙;多尺度自然灾害情景风险评估与区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振亮;辽宁省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估算与时空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界水;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4 钱妙芬,叶梅;旅游气候宜人度评价方法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因素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6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7 陈良文;杨开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8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9 张树夫,唐继刚,徐菲菲;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3期

10 孙根年;国际旅游支付方程、支付等级与旅游偏好[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震方;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2 郝俊卿;曹明明;;基于时空尺度下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及形成机制研究[J];旅游科学;2009年06期

3 赵俊远;苏朝阳;黄宁;;西北5省(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3期

4 王占富;耿晓伟;;陕西旅游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研究[J];地下水;2011年04期

5 王凯;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6 孙钰波;李晓东;;新疆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7 龚魏魏;;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8期

8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9 邵技新;陈群利;;贵州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及对策研究[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陈明;申社芳;;甘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张海霞;张旭亮;;浙江省旅游区域经济差异研究[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3 孟晓翠;;河北省养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4 常江;;旅游写作学:新学科构建条件与要点[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6 程佳;蒯志敏;王俊;;太湖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旅游气象服务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7 安玲;;芒市的旅游开发潜力和文化保护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8 薛竹;;厦门旅游业及旅游经济发展刍议[A];2002年全省价格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冷显鹏;;环渤海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侯晓丽;;流通业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柏平 赵利;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变“快走”为“快跑”[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记者 陈文勇 张魁勇;我们对成都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旅游经济发展充满信心[N];成都日报;2008年

3 胡家弘;市工行为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助火升温[N];张家界日报;2008年

4 张宏兵;国际文化与旅游合作项目专家“支招”永定旅游经济发展[N];张家界日报;2009年

5 永定区委办副主任 向国生;加速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三个新突破[N];张家界日报;2009年

6 明涛 王坤 通讯员 薜启胜;武当山“拉长”旅游经济发展“短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记者 李晓燕;银川市政协委员关注旅游经济发展[N];华兴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冯嘉铭;龙城旅游振翅欲飞[N];太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郭人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双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 通讯员 任叶;率先建成名副其实的旅游经济强省[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赵金岭;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存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效率与区域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牟岩;中国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宏观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谈小刚;广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大学;2013年

2 陈亮;中国4A级旅游景区(点)的区域差异及其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艳萍;郑汴洛都市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翔宇;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钰波;新疆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6 王颖;中国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占飞;我国农民旅游区域差异特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李菡;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李斯迪;黑龙江省养生旅游市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毛祥松;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8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18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