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动式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澜沧、孟连拉祜族聚居区为例
本文选题:少数民族聚居区 + 联动开发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拉祜族聚居区联动开发采用区域联动板块发展模式,深度联合开发,即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目的地宣传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方面全面开展联合开发。以拉祜族民族文化作为核心,统一开发拉祜族文化及文化辐射圈层;打破行政区划,以拉祜族聚居区为中心,构建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带;统一民族形象,创建民族品牌,以拉祜族生活区域深度游、体验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进行开发。
[Abstract]: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Lahu nationality area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regional linkage plate and deep joint development, that is,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urism product design, destination propaganda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is carried out in an all-round way. Take the Lahu ethnic culture as the core, uni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hu culture and the radiation circle of the culture, break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take the Lahu nationality as the center, construct a tourism industrial bel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thnic groups, unify the national image, and create the national brand, Lahu living area depth tour, experience tour as the main tourism way to develop.
【作者单位】: 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良富;黄英;;珠中江区域旅游合作策略研究[J];市场论坛;2011年06期
2 彭祖平;王鑫;易鹏飞;;区域整合模式下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开发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李旭;陈德广;;郑汴一体化地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于立;黄永良;;舟山群岛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生态化开发策略——以海岛生存与体育旅游联动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玉义;项品辉;徐光良;严力蛟;;依托风景名胜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东吴镇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为例[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胡良民;张广花;;论古都文化与开封旅游业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3 徐淑磊;;基于核心景区的城市旅游功能的优化[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彦群;;四川古盐镇旅游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臧留鸿;阿不都卡;帕提古力;;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朱海涛;汤卫东;王建军;刘杰明;陈吉洪;;山东民俗饮食商业开发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7 张桂兰;;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小波;镇巴多方联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N];汉中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吴丹;“双汤”煮沸乌当旅游[N];贵阳日报;2009年
3 徐飞雄;强化旅游产品联动开发的途径[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张陇堂;甘肃 突出特色优势抓精品[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记者 龚立仁;金正新委员:加大陇海兰新沿线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力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桂丹;围绕龙胜最大亮点——旅游做文章[N];桂林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玉林;主打“三源”文化旅游品牌 统筹“四大板块”联动开发[N];临汾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媛媛;我市旅游市场冷落了农民大军[N];黄石日报;2009年
9 陈雪钧邋马勇;世界著名库坝区旅游开发模式及启示(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10 ;加速沈本一体化 做强本溪大旅游[N];本溪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项品辉;风景名胜区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联动开发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许靖涛;“魅力网”概念下的景区边缘旅游服务型城镇规划方法探讨[D];重庆大学;2010年
3 柳春蕾;祁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4 马帅;空间分离型的同源文化旅游地合作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明镜;吉林省红色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1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8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