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反思
本文选题:山西文化旅游产业 + 文化遗产 ; 参考:《经济问题》2015年11期
【摘要】: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山西文化旅游的特点,揭示了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依据即后现代文化需求与传统文化的耦合,以及存在的内部矛盾即现代商业化快餐式开发模式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后现代旅游的需求之间的碰撞,从而提出"保护第一"的原则、"以文为本"的宗旨以及"全民公益性"的路径,以实现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在新语境下的持续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nxi's cultural tourism, it reveals the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at is, the coupling of post-modern cultural need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existing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that is,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modern commercial fast food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demand for post-modern tourism as a way of lif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xi'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ew contex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first", the aim of "taking text as the basis" and the path of "public welfare of the whole people".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政治系;
【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041072-04) 山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伊洛,张金岭;关于游的后现代话语[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2 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李荣梅;陈湘舸;;论“后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 蔡雪雄;;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态势与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5 黄菊;刘世明;;后现代文化对休闲旅游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白光润;李仙德;;后现代旅游探析[J];旅游科学;2007年03期
7 白煜;;论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龚绍方;;制约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张洪根;网络交往行为与人的自由的哲学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魏平玲;;《木马赢家》中保罗的自卑情结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项松林;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吴丽霞,赵现红;安阳市入境旅游市场模型及开发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蒋冰华;;旅游商品教材体系构建的思路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8 王婷;;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9 刘小明;张晶;;流浪与孤独: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王希;;比较卢卡奇、弗洛姆的异化理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仕平;;现代人格建立与道家思想资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6 孙承叔;;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7 孙承叔;;回到生活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革命转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8 吴子凌;;小说评点知识谱系考察[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9 高信奇;;乌托邦:一份值得认真对待的遗产[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程博;;受虐与狂欢——论国产“虐心剧”的范式与审美[A];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3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6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8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庞彤彤;国家旅游线路评价与初步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郑绍芬;南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婷;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芬芳;台州商务旅游市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圣洁;自由飞翔的灵魂[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柳;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当代人格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廖亚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信仰系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严雯;中国“蚁族”的困境与出路[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翔;;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黄辉;;巴黎文化产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空间[J];城市观察;2009年03期
4 何林军;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5 王伊洛,张金岭;关于游的后现代话语[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6 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陈湘舸;姚月红;;论幸福学在社会科学中的“母学”地位[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王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9 曾武佳;;会展旅游的后现代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10 马剑平;黄先禄;;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春;[N];光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报道(二)[J];建筑与文化;2012年12期
2 王京龙;齐文化旅游论[J];管子学刊;2000年04期
3 湄子;晋中文化旅游综合印象[J];小城镇建设;2000年S1期
4 董琳;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5 ;济宁:文化旅游大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6期
6 高亚芳;甘肃如何做大文化旅游产业“蛋糕”[J];发展;2002年12期
7 刘红梅;湖南文化旅游思路探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王素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旅游及其意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陈勤建;文化旅游:摒除伪民俗,开掘真民俗[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10 张遂,刘斯文;对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步长存;;发挥人文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洁;;浅论贵州省黔中地区的文化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张文建;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寿球;;建设广西文化旅游的“特区”——西林县文化旅游的定位和开发思路[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李秀金;;文化旅游:城市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维克;;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促进青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常莉;;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营销策略分析[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9 张生寅;;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王学昭;宋伟;;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探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李函;文化旅游亟需深度开发[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记者 李卫;文化旅游成为我省主攻产品[N];陕西日报;2004年
3 杨胜国;凤凰壮大文化旅游产业[N];团结报;2005年
4 绍兴市文物局副局长 高军;弘扬名士文化 发展文化旅游[N];文汇报;2003年
5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史委员会;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N];武威日报;2005年
6 綦恩周;发展文化旅游 提升赤壁旅游品位[N];咸宁日报;2005年
7 马宏敏;云南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8 沈向兴 王雪飞 李绍明 庄俊华;文化旅游共辉映[N];云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悦春;彝州文化旅游孕育新希望(上)[N];云南日报;2005年
10 赵强;不经意的文化旅游[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闫雅萍;西安古都文化旅游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李云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理性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贝勇斌;基于场所依赖视角的城市文化旅游成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吕璐颖;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强;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杰;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孙春玲;审美视域下的古镇文化旅游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3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8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