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8 15:28

  本文选题:旅游业 + 旅游经济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通过建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动态耦合模型,对安徽省黄山市1990~2010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黄山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1993年,系统处于非协调状态,同时系统耦合度最低;第二阶段为1994~1999年,系统处于低度协调状态;第三阶段为2000~2007年,系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相对均衡且发展速度较快;第四阶段为2008~2010年,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面临着一定压力。当前,黄山市需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推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Abstract]:By establish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ynamic coupling mod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uangsha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from 1990 to 1993, the system is in a non-coordinated state and the system coupling degree is the lowest, and the second stage is from 1994 to 1999. The system is in the state of low coordination, the third stage is from 2000 to 2007, the system is in a moderate coordination state, the system is relatively balanced and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fast, the fourth stage is from 2008 to 2010, and the system is in a highly coordinated state. But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s facing certain pressure. At present, Huangshan city needs to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mote tourism, culture and ec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2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3 张洁;李同f;王武科;;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4 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5 王辉;姜斌;;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6 王迪云;;论湖南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7 崔凤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J];经济地理;1995年01期

8 刘长生;简玉峰;;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10年10期

9 马国强;刘美斯;吴培福;周泳欣;;旅游干扰对鸟类多样性及取食距离的影响评价——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2年01期

10 姜嫣;马耀峰;高楠;王永明;;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立新;林玉标;李养兵;苏静;;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田浩;;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3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5 陈丽;;盐城市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6 程春旺;;旅游地空间竞争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7 王丽萍;周寅康;;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8 赵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9 付修勇;;基于动机与效应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10 李栋;邸利;彭静波;林斌;;定西市安定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正;王占歧;马旭东;;基于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探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2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秦正;郭四辈;程双喜;张艺露;;基于AHP的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研究——以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4 龚妮;;背包族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6 吕俊芳;;基于STP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何雨;袁梦如;陈燕;;乡村旅游吸引物评价与产品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高海生;张葳;从佳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对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分析——河北省社科联2009年度民生调研课题[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孝松;;基于GIS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量化研究[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彭建;;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王湘;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崔凤军,茹江,徐云麟;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3年04期

4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5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6 裴青;承德市旅游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调控[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1年01期

7 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8 王金亮,王平,鲁芬,杨桂华;碧塔海景区旅游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9 郑芳;陈田;侯迎;季小妹;李飞;;旅游与环境资源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10 刘盛佳;吴传钧院士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燕;桂林旅游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辉;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J];国土经济;1999年01期

2 ;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决策咨询通讯;2002年02期

3 金亨根;;韩流对中韩两国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4 陈绍友;旅游经济活动作用的反思[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12期

5 陶表红,邹淑珍;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红色旅游[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6 厉新建;可妍;;国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李军;保继刚;;旅游经济脆弱性特点与产业联系——基于张家界旅游经济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1年06期

8 付秀平;北京蟹岛的循环经济模式[J];北京观察;2005年06期

9 徐艺萌;;浅谈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与意义[J];改革与开放;2009年07期

10 王娟;李良杰;刘运成;;庐山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上海地质;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3 季静;;福兮? 祸兮?——论我国发展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波;;浅析我县休闲农庄发展的机遇与问题[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善余;;治理太湖水——谈太湖的治污与防洪及生态环境建设[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6 吴述德;邓守刚;;打造“环腾冲生态康疗休闲旅游圈”的建议[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7 杨瑾;傅菁菁;芮建良;;新安江水电站生态景观效益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论文集[C];2006年

8 袁建萍;;发展农家乐 建设新郊区——关于上海郊区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探讨[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9 吴承照;;试论旅游者的空间分布专项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10 江栋梁;沈改莲;徐进;;黄山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博伟;2004:旅游经济顾后瞻前[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朱涌;黄山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N];国际商报;2001年

3 安徽记者站 李远峰;黄山全力振兴旅游经济[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张荣刚 关键 实习生 敖敏辉;深圳旅游增值效应国际领先[N];深圳商报;2005年

5 徐智和 武再厚 朱燕萍 贺笙华;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探讨[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6 成淇平;云南旅游经济 呈现勃勃生机[N];西部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储兴华;把黄山建成一流的风景区[N];中国证券报;2001年

8 汪海燕;市领导接受境内外记者专访[N];黄山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涌泉;铁岭旅游经济渐成气候[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杰;迎难而上 蓄势待发[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7 孙萍;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9 谷秀华;长春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机制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莉;创建中国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探索和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周璐;中国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之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久利;卫星城旅游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姗;旅游活动对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8年

5 刘祖刚;信阳市震雷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郑玉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D];延边大学;2002年

7 吴建光;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南昌大学;2007年

8 董琳琳;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子千;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10 古丽布斯坦;新疆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15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15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