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角下青岛市旅游文化的竞合研究
本文选题:城乡统筹 + 青岛 ; 参考:《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目标,这就意味着青岛作为整个山东的龙头城市将更加凸显其滨海城市的独特地位。海洋旅游是备受瞩目的一种旅游形式,,它同样离不开文化这个灵魂性的内容,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旅游缺少文化没有魅力,文化缺少旅游没有活力,只有把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效应。旅游文化的开发必须融入到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中,在强调城乡和谐发展的时代强音之下,旅游文化在不断被挖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竞合的态势。 文章从滨海旅游文化的概念剖析入手,植入经济学的博弈论模型对青岛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旅游文化进行竞争与合作的探讨。分别就城市和乡村不同视角下滨海旅游文化的竞争现状及其合作的必然性与局限性做了阐述,最终指出青岛的旅游文化应当置于城乡统筹的有机体内,注重自身品牌与特色的构建和维护、强调复兴传统文化、加强城乡互助合作与社区参与、促进彼此的合作发展,以期最终能够走出具有整体性的滨海旅游文化建设之路。
[Abstract]: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has been clearly put forward in the outline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which means that Qingdao, as the leadi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will be more prominent in its unique position as a coastal city. Marine tourism is a form of tourism, which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soul of culture, because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ourism, and tourism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Tourism lacks culture without charm, culture lacks tourism without vitality, only by combining tourism with culture can the dual effects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e demonst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ulture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phasiz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urism culture will inevitably face the situation of competition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excav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coastal tourism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ourism culture under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Qingdao by implanting the game theory model of economic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he necessity and limitation of cooperation of coastal tourism culture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of city and country,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Qingdao tourism culture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organic body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a whol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our own brand and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e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each other, in the hope that we can finally walk out of the road of coastal tourism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integrity.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F22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磊;;国内特色旅游研究述评[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2 张建忠;;旅游文化的经济效应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3 刘荟芳;;对中国特色旅游文化的思考——论道教文化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4 龚玉和;;谈旅游景观造势中的“城墙”[J];现代城市;2008年02期
5 董晓梅;;曲靖旅游文化建设初探[J];才智;2011年18期
6 澄波;李汝建;张新颖;;郭占义:醉赏红联乡村游[J];东北之窗;2011年12期
7 田慧丽;;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旅游文化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8期
8 刘明;;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9 董彩娟;江莹;;中国古代旅游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10 王建平;;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旅游文化内涵外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凯;;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赵善梅;陈扬乐;;浅析海南滨海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吕锡生;;徐霞客旅游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4 张广海;高乐华;;我国滨海旅游区域空间发展形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第三篇 滨海旅游[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陈小妹;;谈新形势下海南地方节庆的旅游文化发掘[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7 马志荣;唐四化;;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8 杜一力;;传承霞客精神 建设新时期旅游文化[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9 王波;;南京六朝旅游文化发展之我见[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韩卢敏;;福建省滨海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祁正华 通讯员 黄端明;连江将建滨海影视旅游文化综合体[N];福州日报;2011年
2 顾世伟;发展滨海旅游 建设幸福东港[N];联合日报;2011年
3 记者 黄兴忠;防城港投资150多亿元打造滨海旅游城[N];广西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谷少传;15项活动尽显山海龙岗迷人魅力[N];深圳特区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吴冰凌;大力加强旅游文化建设[N];阿坝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李枝宏;14大活动劲推滨海旅游经济发展[N];大连日报;2005年
7 马春红 蔡和平 王艳华 陶崴嵬;滨海旅游新高地[N];威海日报;2008年
8 任平;滨海旅游风生水起[N];台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约通讯员 季显方 鲍银艳;做好六篇文章 做强旅游文化[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 李宁波 通讯员 谢慧;万荣擎起旅游文化大旗[N];山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世栋;滨海旅游区异质性景观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孙玉琴;基于DEA的滨海区域生态旅游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6 徐同道;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武灵;滨海生态旅游区游客重游意愿形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城乡统筹视角下青岛市旅游文化的竞合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
2 董小菲;山东旅游文化的网络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维;大连市滨海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张钟元;滨海旅游地游客安全期望与感知的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甜甜;泰国芭提雅滨海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袁省;北戴河滨海旅游发展演化机理与动力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杨萌;风水理论在滨海旅游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丽伟;滨海旅游区旅游安全质量与管理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静;福建滨海旅游产品吸引要素与游客动机关联度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梁政东;广西北海滨海体育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6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16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