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之路——从贵州万山汞矿遗址申遗说起
本文选题:线路遗产 + 文化生态 ; 参考:《人文杂志》2015年08期
【摘要】:丹砂是标志"中国文化"的典型性物质元素。将中华丹砂文化从"工业遗产"穿凿到"线路遗产"的研究过程,既是对全球遗产化新命题的呼应链接,也是对本土历史存在的追溯回归。丹砂之路的结构特征分析,揭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才是华夏文明凝聚力与向心力所在。因此,丹砂之路的遗产启示我们应该通过宇宙观的共识和认同,超越文化中心主义与地方保守主义的桎梏,激活线路遗产所承载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的良性循环机制,恢复重构一个和谐并充满活力的族群文化生态整体。
[Abstract]:Dansha is a typical material element marking Chinese culture.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Chinese Dansha culture from "industrial heritage" to "route heritage" is not only a link to the new proposition of global heritage, but also a retroactive return to the existence of local history.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ansha Road reveals that the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cohesion and centripetal for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refore, the heritage of Dansha Road reveals that we should transcend the shackles of cultural centrism and local conservatism and activate the material carried by the heritage of the route through the consensus and recognition of the cosmology. The virtuous cycle mechanism of the interdepende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and dynamic ethnic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whole.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博物寻根:贵州万山汞矿的应用人类学研究”(13202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分类号】:G127;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颖;;文化遗产关键词:丹[J];民族艺术;2015年01期
2 唐纳德·L·哈德斯蒂;郭凡;;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生态人类学》导论[J];民族译丛;1991年05期
3 彭兆荣;;家园遗产:现代遗产学的人类学视野[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彭兆荣;;“祖先在上”:我国传统文化遗续中的“崇高性”——兼与巫鸿的“纪念碑性”商讨[J];思想战线;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军;;阿细祭火仪式与生态和谐——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2 罗桥;;区隔与融合:中国环境社会学与生态人类学的跨学科演绎[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彭兆荣;;文化遗产关键词:仙[J];民族艺术;2015年01期
4 张颖;;文化遗产关键词:丹[J];民族艺术;2015年01期
5 黄玲;;记忆、实践与文化遗产:中越跨境族群侬智高信仰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6期
6 尤明慧;;范式与超越:祖灵信仰之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人类学阐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田沐禾;;“家”与“豕”:文字与人类学的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周丽洁;易伟新;;消费者响应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J];求索;2013年12期
9 余媛媛;彭兆荣;;民族志视野中的古镇旅游——以云南官渡古镇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01期
10 尤明慧;;“祖”文化之于“地方感”与“超越性”的表达范式[J];天府新论;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庭明;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稻作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杨菁华;从“煤”到机制炭[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传统中药朱砂的研究概况[J];华西药学杂志;2010年05期
2 ;海州西汉霍贺墓清理简报[J];考古;1974年03期
3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八区发掘简报[J];考古;1975年05期
4 安志敏;;一九五二年秋季郑州二里冈发掘记[J];考古学报;1954年02期
5 ;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年01期
6 刘不朽;原始民族选择三峡聚居的资源背景:盐与丹砂构建先民生存发展的两大支柱(下)[J];中国三峡建设;2003年03期
7 彭兆荣;;家园遗产:现代遗产学的人类学视野[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青海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葬第一次发掘的初步收获[J];文物;1976年01期
9 马清林;胡之德;李最雄;梁宝鎏;;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彩陶(彩绘陶)颜料以及块状颜料分析研究[J];文物;2001年08期
10 陈元生,解玉林,卢衡,郑幼明,金鑫荣,何亦华;史前漆膜的分析鉴定技术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史继忠;;万山汞矿遗址[J];当代贵州;2008年03期
2 李映福;周必素;韦莉果;;贵州万山汞矿遗址调查报告[J];江汉考古;2014年02期
3 ;保护与发现[J];世界遗产;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王全香 赵静;认真抓好汞矿遗址申遗工作 全面推进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N];铜仁日报;2012年
2 特约通讯员 邓明鹏;朝阳产业绽光彩[N];铜仁日报;2012年
3 杨胜庆 特约通讯员 邓明鹏;万山:开启百姓的幸福密码[N];铜仁日报;2012年
4 特约通讯员 黄隆高;2012年突出抓好六项工作[N];铜仁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杨萍;打造梵净山文化品牌做大梵净山文化符号[N];铜仁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821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2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