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英文标识语的符号功能缺失分析——以桂林七星景区为例
本文选题:符号学 + 旅游景区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3年08期
【摘要】:旅游景区英文标识语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从符号学体系的功能论出发,在个体行为阶段上,分析景区英文标识语的符号价值与功能,并通过对桂林七星景区的英文标识语的实地调研,归纳在旅游国际化背景下景区英文标识语的符号功能缺失特点,为景区标识语的研究展示一个新视角。
[Abstract]:The English logo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have distinct symbolic features.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semiotics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bolic value and function of English logos in scenic spots in the stage of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English logos in seven stars scenic spots in Guil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features of lack of symbolic function of English logos in scenic spots are summarized, show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logos in scenic spots.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师莹;;旅游标识语英译的语用失误研究——以湖光岩景区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吴敏;;顺应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原则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苗燕;陈瑛;解剑湖;;旅游标示与解说:概念的源起、演变和内涵辨析[J];经济师;2011年05期
4 杨羚箐;马瑞雪;;中外旅游公示语对比研究——以大连和美国加州旅游公示语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郭艳涛;;从“归化”和“异化”看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正赋;;信息耗散模式与新闻真实性——兼论香农—韦弗“噪音”说和马莱兹克系统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申从芳;;如何规避社会新闻煽情和猎奇的弊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邓学良;;传播框架中的模糊符号——“话语泡沫”在外交语言中的功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樊丽;;分类、优势与问题:电话广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J];今传媒;2009年10期
5 詹正茂;杨建华;周杰;张行勇;;陕西科技创新工程大众传播策略研究——以“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为例[J];今传媒;2010年08期
6 施露;;人际传播中的变异现象分析[J];今传媒;2010年09期
7 刘莺莺;;新浪微博微话题议程设置内容分析[J];今传媒;2012年07期
8 蔡箐;;网络媒体生态危机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9 张微宁;;议程设置视域下的校园网络文化构建[J];才智;2010年21期
10 王雪s,
本文编号:1831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3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