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新出路: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的嵌入式发展
本文选题:乡村旅游 + 新型城镇化 ; 参考:《理论导刊》2015年09期
【摘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能够协同共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机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人、地、产的改造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新活力。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构建环城休憩带、建设乡村旅游小城镇、打造乡村旅游卫星村等。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改革、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
[Abstract]:New urban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can co-exis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tourism.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people, land and production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new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new urbanization platform, the basic path of the rural tourism embedded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as follows: to construct the rest belt around the city, to build the small towns of rural tourism, to build the satellite village of rural tourism,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provide support and protection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nd system and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
【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研究——以南宁市12个综合示范村为例”(YCSW2015192) 广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嵌入式乡村发展模式、机制与效应研究”(2014YB009)
【分类号】:F323.4;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春;;广东省乡村旅游目的地融资方式的拓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2 周永博,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罗盛锋;黄燕玲;王利朋;;循环经济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以桂林恭城红岩村旅游点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6期
4 孔德林;黄远水;;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城市化影响的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单新萍;魏小安;;乡村旅游发展的公共属性、政府责任与财政支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6 吴必虎;伍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J];旅游科学;2007年03期
7 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年09期
8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吴冠岑;牛星;许恒周;;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理与管理工具[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4期
10 戴丽霞;;乡村旅游发展的法律监管机制研究——立足于海南特色乡村游建设[J];农业经济;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博伟;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esearch on the Marketing of Rural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Market Segment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8期
2 陈海鹏;;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3 曹瑞祺;寇明婷;;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4 丁运超;贾永健;;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5 翟媛;陈鹏;;国外乡村度假发展及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6 秦萧;沈山;孙德芳;;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研究——以沛县草庙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7 张宏祥;罗有贤;;重庆乡村旅游产业定位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8 周宏丽;;绥化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9 杨玉义;严力蛟;施美芬;魏步青;;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平台构建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景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龙茂兴;罗进;;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理论探究[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剑峰;;乡村旅游目的地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黄凤刚;单福彬;;城郊型休闲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廊坊市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论文[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张海霞;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郑辽吉;乡村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估与发展预测[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周飞;湖北长江经济带小城市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周琳;中国旅游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暑丰;传统小城镇更新与城市风貌设计[D];重庆大学;2011年
2 黄志坚;粤北旅游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3 石振汉;桂林旅游业发展的融资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刘波;旅游业对小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雷晓亮;城市设计手法在旅游型小城镇景观空间中的运用[D];重庆大学;2012年
6 曹淑红;栾川“旅游立县”发展战略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黄昕;古村落主导型旅游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戴敏;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9 文韬;现代田园城市背景下的小城镇规划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赵越;旅游型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旭红;;乡村旅游的“城市性”因素及发展策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广宏;;基于“农业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3 宫晓芳;谢宝元;米硕成;;发展城郊旅游优势分析——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4 梅燕;肖晓;;基于土地流转新政策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5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耿红莉,杨永杰,秦志红;房山区十渡镇民俗旅游业的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价值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8 韩丽,曾添文;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管理简介[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9 陶伟;岑倩华;;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威尼斯和丽江[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10 税伟,陈烈,王山河;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辉;[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李玲;[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张占斌;[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扬;大城市边缘小城镇旅游房地产开发探析[D];浙江大学;2005年
2 葛军莲;周庄古镇旅游商业感知与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晶会;江南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宇;四川古镇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青;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强;王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J];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2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3 高宇;;关于河南新型城镇化理论与现实依据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年17期
4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5 李萍;;统筹城乡与新型城镇化发展[J];财经科学;2012年12期
6 冯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12期
7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8 王柄根;;新型城镇化猜想[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9 杨阳;;2013投资主题:新型城镇化[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10 刘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汤品森;曾鹏;;湖南新型城镇化之我见[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3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宗哲;;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成功;胡翠萍;;新型城镇化下群众工作方法之探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军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玫晓;郭心;;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变[N];郑州日报;2011年
2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解静怡;省社科院调研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N];鹤壁日报;2011年
4 记者 沙星海;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宣传工作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鼓与呼[N];许昌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倾心倾力有声有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许昌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张通要求 强力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出台[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N];益阳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努力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梁前广;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付渊博;鹤壁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8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4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