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生命力的陶瓷花鸟艺术形象
本文选题:陶瓷花鸟 + 气韵生动 ; 参考:《中国陶瓷》2013年01期
【摘要】:陶瓷花鸟绘画作为一种能够使人们感受、感知、体验、体悟以及概括对象世界,表达情感、思想和境界的符号形式,是创作者胸怀了宇宙之灵气转而倾注于其中的外在表象,其中最为迷人的不是它所表现出的具体形式,而是其中流溢出的一种韵味,一种气韵、一种气势、一种气场,使人能够在流动的线条中感受到宇宙的盎然生机,就陶瓷花鸟画创作中的"三气"进行阐述,从而使创作者及爱好者从"气"这一独特角度直观感受生命的真谛,以及生命力之美。
[Abstract]:The ceramic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as a symbol form that can make people feel, perceive, experience, comprehend and generalize the object world, expresses emotion, thought and state, is the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creator's mind to be poured into it, the most fascinating of which is not the specific form it shows, but one of the overflow. The rhyme, a kind of charm, a kind of momentum, a kind of air, can make one feel the full vitality of the universe in the flowing lines, and expound the "three Qi" in the creation of the ceramic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so that the creator and the fan can intuitively feel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beauty of vitality from the unique angle of "Qi".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分类号】:J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沙;;浅谈现代陶艺的中国“气韵”[J];中国陶瓷;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汪裕雄;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李清良;;徐复观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与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涛;;古代文论阐释的“陷阱”——兼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张九海;;当前五种文化雅俗观商榷[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磊;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中国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艳艳;浅谈我对中国画民族性的认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魁正;我的创作观[J];美术观察;1999年03期
2 郑可春;;碑帖相融 气韵生动——谢瑞成硬笔行草书赏析[J];中国钢笔书法;2006年03期
3 方建军;;试谈六法论对传统人物画创作的指导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8期
4 袁丽萍;;从玄学的兴起到“气韵生动”的提出[J];美术界;2009年07期
5 任国锋;;“气韵”和“意境”辨析[J];美与时代(中旬);2009年11期
6 赵运虎;;浅谈气韵生动是“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徐风;;陶都气场[J];民主;2010年10期
8 陈健毛;;“气韵生动”对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创作的启示[J];美与时代(上);2011年03期
9 唐子渝;;再说中国画之气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10 蔡裕志;;论“气韵生动”在陶瓷花鸟画中的艺术精神[J];景德镇陶瓷;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位东;;磊落晶莹 柔情久远——浅论刘如生书画与人格[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文治;;气韵、瞬间和真实性——新闻摄影和绘画美学异同初探[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黄志凌;;空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蒋建军;;浅谈紫砂工艺创作的继承和创新[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汪大伟;胡建君;;“岁寒三友”的理念——图案、三大构成、艺术设计及其它[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晓雪;;不断创新 异彩纷呈——读孙建东的中国画[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7 李芹;;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取向[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8 李芹;;从自然山水到胸中丘壑——20世纪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审美取向[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方卫明;方薛斐;;宜兴均陶三部曲——均陶画[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焦可群;;读李凡先生的花鸟画[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京生;磊落倜傥 气韵生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蔡仰颜;丹青难写是精神[N];汕头日报;2006年
3 刘斯奋;学养铸就的境界[N];汕头日报;2006年
4 李绪萱;国士展示“气韵生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刘殿才;气韵生动 神采飞扬[N];安徽日报;2004年
6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N];北京日报;2002年
7 苏东天;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孙慨;照片中的灵魂[N];中国摄影报;2008年
9 吴涛;气韵生动笔惊风[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翠峰山;气韵生动 笔墨酣畅 独辟蹊径[N];中国贸易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查律;“象”与“笔墨”[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朱平;倾听泠泠之音:古代绘画中的听觉意趣[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剑武;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与惯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卓昭妍;绘画的抽象本性[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娟;水彩画气韵生动之表现[D];青岛大学;2008年
2 王彬;气势磅礴写春秋[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胤杰;赵无极与中国艺术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爱峰;中国民族传统审美取向与水彩[D];青岛大学;2006年
5 房华;中国“气质”的流动空间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李平;论中国陶瓷表现与中国画的同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甘n,
本文编号:1903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0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