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景区网络形象指数研究——基于互联网内容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18 05:39

  本文选题:旅游目的地 + A级景区 ; 参考:《旅游学刊》2015年06期


【摘要】:文章以国家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景区网络形象指数,通过大数据方法对旅游局官方网站、景区官方网站和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205个互联网站点进行内容分析,计算得出153家5A级景区的网络形象分值,并分别讨论了其总分排名、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呈现4大分异:(1)整体形象分异:我国5A级景区网络形象总分值差别悬殊,景区网络形象与其旅游接待人数存在错位现象。(2)空间分异:高分景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并已经形成了"钻石地带"和"高分走廊"两大高分集聚区域。(3)知名度与美誉度分异:景区普遍存在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不匹配问题。(4)类型分异:景区网络形象类型多样,总体上以均衡型为主。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national 5A scenic spo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structs the China scenic spot network image index, carries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through the big data method to the tourism bureau official website, the scenic spot official website and the portal website traveling channel, etc. The network image scores of 153 5A scenic spots are calculated, and their total scor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ype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major differences in the network image of China's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overall image of 5A scenic spots in China is very different. The network image of the scenic spot and the number of tourists received have misplaced phenomenon. (2)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the high score scenic spot presents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has already formed "Diamond Belt" and "High score Corridor" two big high score agglomeration area. 3) the popularity and the reputation degree differentiation: the scenic spot generally exists the cognition image and the emotion image mismatch question. 4) the type differentiation: the scenic spot network image type is various, On the whole, to balance the main typ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富国图景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边匹配理论的企业区位配置模型与区位市场设计”(7147300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ZD166)资助~~
【分类号】:F5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宏梅;陆林;蔡利平;黄琢玮;;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构与游客行为意图——基于潜在消费者的本土化验证研究[J];旅游科学;2011年01期

2 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3 陈实;任姝慧;温秀;李树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测度——以西安大唐芙蓉园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12期

4 肖亮;赵黎明;;互联网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基于两岸相关网站的内容分析[J];旅游学刊;2009年03期

5 王纯阳;屈海林;;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J];旅游学刊;2013年06期

6 刘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综合研究[J];旅游学刊;2013年09期

7 赵璐;赵作权;王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J];经济地理;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疆辉;吴建民;;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牟红;旅游景区吸引力的符号化策划方法及实案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林永坚;冯明义;;嘉陵江流域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J];长江论坛;2007年01期

4 王昕;王雪君;;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行为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原清兰;;基于AHP的桂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龙;刘梦琳;;区域形象测量内容的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7 周林妹;;信息技术在长沙旅游业的应用现状调研及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包金龙;朱剑刚;;基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旅游网站评价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4期

9 程金龙,吴国清;旅游形象研究理论进展与前瞻[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10 肖江南;;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石丹;;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以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效忠;彭敏;;基于信息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微博内容分析——以山东、浙江、广西旅游局微博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Chun Xu;;Polarity Dictionary-base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olarity research[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

本文编号:1904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04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