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河伯出行图》与《九歌》的舞剧性质
本文选题:《九歌》 + 汉画像石 ; 参考:《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自王国维《宋元戏剧史》以来,《九歌》的舞剧性质,逐渐为学者关注。青木正儿、闻一多等通过改动文本解读《九歌》,并由此提出《九歌》"古歌舞剧说"。从汉画像石《河伯出行图》等出土文献可知,河伯题材的演剧活动在汉代曾经流行,其渊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与屈原作《河伯》相关。在战国中期,角色扮演的歌舞剧已经存在。
[Abstract]:Since Wang Guowei's History of Song and Yuan Drama, the nature of Nine song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scholars. Aoki Zhenger, Wen Yiduo, etc., read Nine songs by modifying the text, and put forward the Ancient Song and Dance Drama Theory. From the unearthed documents such as the stone relief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trip Map of Heber,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rama activities of Hebo theme were popular in the Han Dynasty, and their origin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ich is related to qu Yuan's work "Hebo".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role-playing music and dance plays already existed.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809.2;K87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小鸥;《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文本类型与解读方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赵妙法;;《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汪大白;;戴震《屈原赋注》思想内涵的自我超越——以《离骚》解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潘殊闲;;独酌:李白内心孤独的真实印记——兼论后世的独酌情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王国良;;从清静无为到奋发进取——《淮南子》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张凤芝;;《招魂》中关于巫帝问答之辞臆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谢欣;元剧结构拾遗[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4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怡;;说}m[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金善;;《离骚》“滋兰树蕙”证解——也谈《离骚》香草的象征意义[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10 姚小鸥;;《离骚》“先路”与屈原早期经历的再认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直;;汉,
本文编号:1942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4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