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位构建模式
本文选题:人类生态位构建 + 农业起源 ; 参考:《东南文化》2013年06期
【摘要】:基于人类生态位构建理论对跨湖桥遗址动植物组合的分析表明,当时先民除了已经栽培水稻以外,还可能以多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干预许多物种的生命周期,以增加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可靠性,维持人类长期稳定的定居生活。这启示农业起源研究除了关注驯化物种证据以外,还应深入理解物种驯化的长期过程和人类行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将观察视野放宽到动植物物种出现明显驯化性状以前的阶段。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iche construc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at the Translake Bridge site show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rice cultivation, the ancestors may have intervened in the life cycle of many species with a variety of behavior patterns to increase their richness. Diversity and reliability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human settlement life. In addition to focusing on the evidence of domestication,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e should also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term process of species domestication and the role of human behavior in it. The observational horizon was broadened to the stage prior to obvious domestication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资助编号:2012M5208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六批特别资助(资助编号:2013T60408)
【分类号】:Q981;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鲍忠洲;尹渝来;陈虎根;严龙;;苏芡的生长习性及果实采收方法[J];长江蔬菜;2010年14期
2 宋晶;吴启南;;芡实的本草考证[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年02期
3 郑云飞;孙国平;陈旭高;;7000年前考古遗址出土稻谷的小穗轴特征[J];科学通报;2007年09期
4 张勇;;初识北京野生芡实[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5 裴安平;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J];农业考古;1998年01期
6 加里·克劳福德;杨谦;陈雪香;;加里·克劳福德(Gary W·Crawford)教授访谈录[J];南方文物;2012年01期
7 李志军,徐雅丽,于军,徐崇志;扁秆呰草生长与繁殖特性研究[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唐立丰;;水稻与扁秆呰草竞争关系的初步研究[J];杂草科学;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李玉虎;万俐;范陶峰;;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室内与现场加固试验研究[J];东南文化;2009年03期
2 李意愿;;东南亚地区农业起源研究综论[J];东南文化;2011年04期
3 刘志华;郑庭义;陈友订;向安强;;古栽培稻生物学研究若干方法问题的检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靳桂云;;后李文化生业经济初步研究[J];东方考古;2012年00期
5 王海玉;靳桂云;;山东即墨北阡遗址(2009)炭化种子果实遗存研究[J];东方考古;2013年00期
6 吴竞仑,周恒昌;水莎草+矮慈姑杂草组合对水稻产量的损失[J];江苏农业学报;2000年02期
7 BETTINGER R L;BARTON L;MORGAN C;GUILDERSON T P;;Archaeological records of Dadiwan in the past 60 ka and the origin of millet agricultur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16期
8 尹检顺;;湖南澧阳平原史前文化的区域考察[J];考古;2003年03期
9 郑云飞;蒋乐平;;上山遗址出土的古稻遗存及其意义[J];考古;2007年09期
10 汤惠生;;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考古学文化及经济形态[J];考古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伍婧;刘强;;晚冰期月亮湖炭屑记录反映的古气候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吉笃学;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丽瑶;《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永辉;裴李岗文化植物类食物加工工具表面淀粉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孙建月;湖南莎草科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文西;秦代湖南军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一可;湿地克隆植物扁秆荆三棱对异质性环境的适应对策[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刘岩;GIS支持下的中国东北地区中西部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王东红;当归芍药散合五皮饮治疗慢性肾炎瘀水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年
8 彭俊;棉花与呰草竞争机制及化除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年01期
2 王槐英;;苏州南芡[J];农业科技通讯;1980年03期
3 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农业考古;1982年01期
4 汤圣祥,佐藤洋一郎,俞为洁;河姆渡碳化稻中普通野生稻谷粒的发现[J];农业考古;1994年03期
5 盛丹平;郑云飞;蒋乐平;;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长江下游万年前稻作遗存的最新发现[J];农业考古;2006年01期
6 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J];农业考古;1998年01期
7 庄建平;张导;单怀远;;苏州南芡[J];上海蔬菜;1988年02期
8 庄建平;;南荡芡实[J];上海蔬菜;1993年02期
9 张文绪;中国古栽培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9年04期
10 周季维;;长江中下游出土古稻考察报告[J];云南农业科技;198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燕;蒋乐平;;淀粉粒分析揭示浙江跨湖桥遗址人类的食物构成[J];科学通报;2010年07期
2 陈淳;最佳觅食模式与农业起源研究[J];农业考古;1994年03期
3 孔昭宸,刘长江,张居中;渑池班村新石器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人类环境学上的意义[J];人类学学报;1999年04期
4 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滕州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第四纪研究;1999年04期
5 周云庵;论森林农业[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6 孔昭宸,刘长江,张居中;渑池班村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第四纪研究;1998年03期
7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内容[J];考古;2001年07期
8 凯利·克劳福德;赵志军;栾丰实;于海广;方辉;蔡凤书;文德安;李炅娥;加里·费曼;琳达·尼古拉斯;;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J];考古;2004年09期
9 ;河姆渡遗址动植物遗存的鉴定研究[J];考古学报;1978年01期
10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J];考古;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昭宸;刘长江;张居中;靳桂云;;中国考古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对原始农业起源传播的探讨[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2 赵敏;;中国先秦时期粟、黍遗存考古发现与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骆世明;;发掘传统农业实践精华,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服务[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石兴邦;;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重视民族文化的“根”和“源”遗存的保护和研究[A];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文物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光;;炎帝文化及其渊源问题[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6 贾鑫;;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先民对小冰期气候的适应性研究——以马堂湾遗址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吕厚远;;三封推荐信——怀念导师刘东生先生[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8 王震中;;三皇五帝的时代与考古学上的年代[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9 刘明科;;发掘炎帝农业文化内涵 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品牌[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10 仇士华;;史前农业发展的年代序列与系统研究[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 潘艳 陈淳;农业起源主要概念的更新[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赵志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植物考古学简史[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孙自法;“中国是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N];粮油市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学勤;透视跨湖桥遗址[N];浙江日报;2002年
5 蒋乐平;跨湖桥遗址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2年
6 宇芳;萧山跨湖桥遗址新发现[N];人民日报;2003年
7 记者江南;跨湖桥遗址考古研究获新进展[N];人民日报;2002年
8 赵辉;跨湖桥遗址学术研讨会讨论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2年
9 记者潘剑凯;跨湖桥遗址比河姆渡早一千年[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驻杭记者 蒋萍;跨湖桥遗址给考古界出难题[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蒋洪恩;吐鲁番洋海墓地植物遗存与古洋海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2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郑建明;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吉笃学;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D];兰州大学;2007年
5 何红中;中国古代粟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明;山东高青陈庄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3 王海玉;北阡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物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赵敏;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晓庆;跨湖桥文化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慧;杭州湾跨湖桥新石器文化遗址兴衰—全新世海平面波动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永刚;夏家店下层文化经济形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陈红;辽河上游新石器—青铜时代经济生活的推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凯凯;磁山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樊榕;北阡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居民健康状况试析[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8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4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