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浪微博的省域出游驱动力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选题:旅游流 + 空间分布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2期
【摘要】:信息化社会下的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从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中选取69个A级景区,利用新浪微博,获取省域范围内的粉丝分布情况。从总体、区域和主要出游地区3个方面,提取省域出游驱动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微博用户的关系视角下,全国出游驱动力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广东、北京两地在出游驱动力方面遥遥领先;通过省份-景点微博关系矩阵构成的出游驱动有向流发现,和东部地区的联系几乎占了全国出游驱动流的全部,而全国旅游接待的分布却相对均衡;最后,还发现了5个主要的聚类出游地区,并分析其特征。
[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flow in information society is a new perspective. 69 A-class scenic spots were selected from 31 provinc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Sina Weibo was used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of fans in the provinc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iving force of provincial travel were extracted from three aspects: overall, region and main travel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Weibo users, the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travel is obviously different, Guangdong and Beijing are far ahead in the driving force of travel, and the traveling driving force is found through the Weibo matrix of provinces and scenic spot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stern region accounts for almost all of the driving flow of the national travel,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reception is relatively balanced. Finally, five main cluster travel areas are foun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28B04-05)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2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3 杨国良;张捷;艾南山;刘波;;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4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5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潘冰;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6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7 张凌云;旅游流空间分布模型:普洛格理论在定量研究中的推广[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年03期
8 刘宏盈;;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效应分析——以向陕西扩散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9 张红,李九全,杨兆萍,苟小东;西安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0年02期
10 甄峰;王波;陈映雪;;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ituation Analysis of Developing ReBAM in Yanji Cit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2 徐玮;赵媛;;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3 刘俊;陆玉麒;;连云港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市场开拓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汪蓥;宋章海;;构建环城游憩带的深层思考——以贵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5 马治鸾;;成都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6 董静;;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王克柱;张红菊;王占利;;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开发原则与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8 赵明;吴必虎;;北京市周边度假接待设施开发模式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9 王立龙;;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阻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10 孙冬英;;九江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紫;蒋清文;靳晓青;冯辉;赵旭阳;;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的地域文化转换和运行方式转换——以河北省休闲旅游产业为例[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辉;洪静;;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命题和对策思路——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卢韶婧;张捷;张宏磊;祁秋寅;赵小波;;旅行社提供出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祁秋寅;张捷;王同坤;;滨江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吴必虎;黄琢玮;殷柏慧;;中国城郊型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秦中;张捷;赵勇;;城市化多目标旅游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周向频;;我国城市郊野公园的发展与规划对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琼;北京市郊野公园体系研究及发展策略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庞s
本文编号:1986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8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