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1 17:05
本文选题:民族村寨旅游 + 转型升级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民族村寨是指因特定地理环境和长期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反映和代表某一民族地区或某一民族文化个性的典型村落。民族村寨,对一个民族来讲,既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民族地区可资利用与现代发展的稀缺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民族村寨,促进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而且是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和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民族村寨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然而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一直是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文化再造理论、社区参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竞争力理论、生态文明理论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深入研究了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主要范畴和路径选择,并对恩施市枫香坡侗族村寨的旅游转型升级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1)论述了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2)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目标导向:一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二是满足文化传承需要;三是强化核心竞争力;四是综合效益最大化;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3)研究了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主要范畴。转型范畴包括:一是从单纯景点建设转向旅游目的地综合建设;二是从单一旅游产业发展转向多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四是从资源景观性产品转向多元整合型产品。升级范畴包括: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旅游产品升级;二是践行生态文明,实现旅游环境保护理念升级;三是实施创新战略,实现旅游服务升级;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实现旅游管理升级。 (4)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通过打造“五大工程”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即美丽生态工程、文化创新工程、产业培育工程、品质提升工程和人才驱动工程。 (5)实证分析了恩施市枫香坡侗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历程,总结出了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安全;;近二十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2 李冬;娄成武;;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邓辉;;大洪山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4 赵书虹;罗明义;;技术变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升级优化的途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龚本海;李竞;张霞;;从价值链角度透视广西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6 孙庆红;;文化因素与旅游商品的开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7 刘筏筏;;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创新对策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2期
8 彭文喜;;凤凰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易乐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7期
10 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春山;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6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00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