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一体化开发研究
本文选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 区域旅游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下的新兴模式,是区域旅游经济开发的高级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山东经济战略位置的重塑,也为山东半岛旅游经济一体化开发带来了战略契机。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导产业来培育。2005年,山东省旅游局聘请世界旅游组织为山东省做了《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7市,为山东半岛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明确要求将旅游业打造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一体化开发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对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一体化开发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构建了“六位一体”的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开发模型。在目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区域旅游一体化实践经验,从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理念、内容和保障措施三个层次,归纳提炼了融区域旅游战略规划体系、区域旅游产品功能体系、区域旅游配套支持体系、区域旅游产业组织体系、区域旅游市场体系、区域旅游促进政策体系等六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型,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 第二部分,总结归纳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成功经验。通过文献分析和调研,归纳以上两个地区旅游合作开发成功的三条重要经验: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部分,全面梳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开发情况及对策。首先,指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合作开发的不足,进而以“六位一体”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区域旅游经济开发的各方面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若干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is a new model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hich is the advanced stage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levation of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to national strategy is a remolding of Shandong's economic strategic position. Also for Shandong Peninsula tourism economic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brought a strategic opportunity.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aking tourism as a potential guide industry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Tourism Bureau has hired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o do the "Shandong Coastal Holiday Tourism Plan" for Shandong Province. The planning scope includes Qingdao, Yantai, Weihai, Rizhao, Weifang, Dongying, Binzhou, 7 cities, In April 2009,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marine economy, develop marine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cultivate marine advantage industries and build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clearly requires tourism to be the dominant industry and leading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This article divides three parts,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to the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tourism econom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 first part, has constructed the "six in on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l.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summarizes the regional tourism strategic planning system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concept, content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gional tourism product function system, regional tourism supporting system,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organization system, regional tourism market system, regional tourism promotion policy system, etc.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three important experiences of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are summarized: government leading, market main body and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combs the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First of all,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tourism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and then takes the "six as one" model as the analysis frame to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雪乡风情[J];日本学论坛;1983年04期
2 马传栋;建设与胶济现代制造业带相适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03期
3 刘明君;;一个角度N个层次——从珠三角看山东半岛制造业[J];招商周刊;2003年25期
4 金宽荣;;孙守璞:山东半岛要建国际化制造业基地[J];招商周刊;2004年10期
5 张兵;古继宝;;中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及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6 李传恒;;全球价值链转移与山东半岛产业对接[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7 王秀霞;滕海洋;;利用日韩投资推动山东半岛的自主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依凡;;迅速崛起的中国家纺名城——高密[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7年12期
9 齐守泉;;职业教育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战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于金潮;张延福;;山东半岛三大海港应对危机见成效[J];中国港口;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景润;;东北冷涡形成强对流天气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山东半岛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航空与航天气象技术交流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毛景润;;2008年12月3~6日山东半岛冷流暴雪机理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吴军;陈国忠;;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地空间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崔宜少;李建华;潘凤妮;;北上气旋路径对山东半岛暴雨落区和大风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热带气旋科学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范强东;范鹏;;山东半岛鸟类资源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银平;;朝鲜族文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的文化资源[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刘焕彬;;山东半岛地区龙卷风及其破坏力参数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于宗喜;常志清;;能够预测山东半岛旱涝灾害年份的两个因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9 李春植;侯志刚;;开拓创新 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A];推进制造业强市与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论文集[C];2005年
10 姜静;赵霞;孙彦琛;;山东半岛城市群科技情报(信息)协作平台的建设实践[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柱 尉荣建;三区协力打造山东半岛产业集群[N];国际商报;2004年
2 秦涛;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强海外推介[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张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群雄逐鹿[N];中国商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沈东坡;向北,烟台亮出发展牌 Northward, Yantai show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5 俞祖华;探索山东半岛与韩日之间海上丝路的开启性成果[N];光明日报;2008年
6 鲁文;积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N];中国渔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贾峰;共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N];青岛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廉维亮;海上还有一个“蓝色齐鲁”[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宗合;山东半岛都市群欲比高珠三角[N];市场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耿庆海;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浮出水面[N];中国建设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佃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江炜;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李嘎;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谷东起;山东半岛o_湖湿地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退化研究——以朝阳港o_湖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仇建东;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张丰启;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天气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李明;山东半岛沿海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山东大学;2005年
9 乔璐璐;冬季大风事件下渤黄海环流及泥沙输运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郭敬天;海雾形成与发展机制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宣莹;基于比较的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2 吕广征;山东半岛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范学新;辟建山东半岛自由贸易港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曹慧敏;山东半岛内源型小城镇空间发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5 李晓霞;基于技术溢出视角的外商投资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宁;山东半岛城市群结构及发展动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贤;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居民在田径相关产品消费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9 康伟;基于点轴理论的山东半岛蓝色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钱秋苓;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半岛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3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01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