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本文选题:罗布泊 + 雅丹地貌 ; 参考:《中国沙漠》2013年04期
【摘要】:本文对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进行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区内各雅丹地貌景观异同进行了对比,通过SWOT分析定性评价了罗布泊雅丹地貌的旅游开发条件,认为罗布泊雅丹地貌已经具备一定的旅游规模,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从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条件、旅游市场条件3方面定量评价了罗布泊各雅丹地貌分区的旅游资源,认为三垄沙和龙城属于1级景区,宜重点开发;白龙堆和楼兰雅丹属于2级景区,宜特色开发;阿奇克谷地属于3级景区,是辅助资源。运用面状容量法测算了雅丹地貌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旅游生命周期变化过程。最后,提出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开发策略。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uopo Yadan geomorphological tourism are stud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opo Yadan landform tourism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ach Yadan landform landscape in this area are compared. Through SWOT analysi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Lop Boyadan landform are qualitatively evaluate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Loboyadan landform already has a certain tourism scale and has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From three aspects of tourism resource value, tourism location condition and tourism market conditi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Yadan geomorphological zoning in Lop Por a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hree ridges and sand and Longcheng belong to Grade 1 scenic area and should be developed emphatically. Bailongdui and Loulan Yadan belong to level 2 scenic area, suitable for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chik Valley belongs to level 3 scenic spot, which is an auxiliary resource.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capacity of Yadan geomorphological area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lane capacity and the process of life cycle variation of Robbo Yadan tourism was analyzed.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ppo Yadan landform.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801813)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学部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咨询考察组;新楼兰工程——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越式发展设想[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2 牛清河;屈建军;李孝泽;董光荣;张克存;韩庆杰;;雅丹地貌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3 赵元杰;夏训诚;王富葆;曹琼英;吕昭智;;罗布泊现代盐壳地貌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4 谢洪忠;杨世瑜;;林柱状地质景观的类型与分布[J];地质与资源;2006年01期
5 曹俊;杨更;;新疆罗布泊旅游资源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S2期
6 杨更;;新疆雅丹地貌分布特征浅析[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S2期
7 姜红忠;雅丹地貌生态地质旅游价值探讨——以新疆哈密魔鬼城为例[J];新疆有色金属;2004年S1期
8 屈建军,郑本兴,俞祁浩,赵爱国;罗布泊东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与库姆塔格沙漠形成的关系[J];中国沙漠;2004年03期
9 董治宝;屈建军;钱广强;张正Pr;;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区划[J];中国沙漠;2011年04期
10 郭峰;吴晋峰;王鑫;李蕾;;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沙漠;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本兴;屈建军;沈永平;牛清河;俞祁浩;赵爱国;;论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断裂的成因——“八一泉运动”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气候变化的关系[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2 地里白尔·吐尔逊;;库姆塔格沙漠主要沙生植物及其防风固沙研究[J];北京农业;2008年21期
3 俄有浩;王继和;严平;高尚玉;王学全;苏志珠;廖空太;刘虎俊;丁峰;;库姆塔格沙漠古水系变迁与沙漠地貌的形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4 牛清河;屈建军;李孝泽;董光荣;张克存;韩庆杰;;雅丹地貌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5 刘虎俊;王继和;廖空太;郑庆钟;张锦春;丁峰;唐进年;俄有浩;苏志珠;张国中;翟新伟;;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形态的观测[J];地学前缘;2007年03期
6 刘虎俊;王继和;廖空太;郑庆中;张锦春;丁峰;唐进年;俄有浩;苏志珠;翟新伟;张国忠;;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6年03期
7 赵元杰;夏训诚;王富葆;曹琼英;高伟明;游广永;;新疆罗布泊环状盐壳的特征与成因[J];干旱区地理;2006年06期
8 夏训诚;赵元杰;王富葆;曹琼英;魏立涛;宋艳;;新疆罗布泊西岸地区河湖地貌特征及其成因[J];干旱区地理;2008年04期
9 韩剑;罗明;蒋平安;武红旗;;新疆罗布泊地区嗜盐细菌的分离及其嗜盐特性[J];干旱区地理;2008年06期
10 唐进年;王继和;苏志珠;丁峰;廖空太;刘虎俊;张国中;郑庆中;张锦春;俄有浩;;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表面沙粒度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霍文;何清;杨兴华;赵勇;王式功;李耀辉;;2007-2008年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特征与天气分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霍文;周永东;秦贺;王式功;李耀辉;;2007-2008年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特征与天气分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恩菊;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沉积物特征的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勇;最近1.2Ma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地表各圈层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06年
3 金平斌;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关统伟;新疆罗布泊盐湖放线菌多样性及多相分类[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杨更;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洪蓬;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地貌类型与盐分分布关系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2 谢云波;罗布泊“耳纹”地区盐壳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建伟;中国现代盐湖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韩剑;新疆罗布泊嗜盐细菌的多样性及产酶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5 华玉山;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土壤剖面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小飞;板块状盐渍土工程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李继彦;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媛琴;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资源开发[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党淑青;沙岭沙山风蚀地貌特征与成因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2 祝怀新;亚太地区环境教育发展概览[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3 刘明广;;我国发展特种旅游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4 刘芳圆;崔俊辉;陈立江;赵艳霞;秦彦杰;吴忱;;华北平原地貌区划新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4期
5 沈玉昌;苏时雨;尹泽生;;中国地貌分类、区划与制图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1982年02期
6 陈宗器;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J];地理学报;1936年01期
7 范锡朋;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冷湖地区地貌概论[J];地理学报;1962年04期
8 郑度;欧阳;周成虎;;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9 赵松乔;罗布荒漠的自然特征和罗布泊的“游移”问题[J];地理研究;1983年02期
10 黄汉纯,王长利;阿尔金构造带及其对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的影响[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梓;;罗布泊荒原上的无名者[J];新世纪周刊;2007年18期
2 文康;;《神秘的罗布泊》出版[J];干旱区研究;1986年01期
3 周广春;唤醒罗布泊 千里寻钾盐[J];科学中国人;2004年07期
4 ;世界最恐怖的七大死亡地带[J];科学大观园;2005年23期
5 李梓;;27年的寻找[J];新世纪周刊;2007年18期
6 梁军;;穿行在野与美的旷野中(下)——寻找罗布泊[J];生命世界;2010年11期
7 李钟模;;罗布泊的钾盐资源[J];大自然;1990年01期
8 苏集祖;;在神秘的罗布泊测图[J];中国测绘;2008年02期
9 范书财;吕厚远;胡文康;;谜样罗布泊[J];百科知识;2009年11期
10 褚双林;野生骆驼神密的家园——罗布泊[J];野生动物;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强;;运城盐池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张园;;罗布泊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刘成林;王弭力;;罗布泊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与成钾作用[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王弭力;刘成林;焦鹏程;杨志琛;李亚文;;罗布泊罗北凹地超大型钾矿床特征及其成因[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王永;李德贵;;罗布泊八一泉剖面中更新世晚期的环境磁学记录[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永;林景星;赵振宏;;新疆罗布泊地区八一泉剖面地层时代与环境[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岳贤锋;;河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评价[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程道品;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刘洪涛;马强;王天辉;张娜;王静;易凌;;罗布泊极端干热地区人体作业能力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方云静 实习生 陈艺飞;关注罗布泊科考新发现[N];新疆日报(汉);2004年
2 左衡邋郭铁成;在真实的体验中理解生命[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记者 张鸿墀;“好咸啊!”86岁院士尝到了罗布泊的味道[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桅 刘冰;探查罗布泊[N];光明日报;2003年
5 张庆亮;生死穿越罗布泊[N];中国社会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张丽;揭开罗布泊之谜[N];新疆科技报(汉);2004年
7 本报记者 金炜;过度经济活动掠干罗布泊[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朱必义;罗布泊荒原绽放的绚丽花朵[N];新疆日报(汉);2008年
9 田海;西拓罗布泊[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刘兵;“生命禁区”罗布泊迎来新生[N];中国矿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2 穆彪;贵州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综合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旭;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莹;齐长城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庄颖;基于旅游规划实践的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颜晓爱;乾安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周希林;汉江(武汉段)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建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肖小英;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张彦彦;黑龙江骆驼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汪君;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分析与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刘峰;杨凌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其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0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07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