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事节庆活动与旅游业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
[Abstract]:By using the coupling index and ESDA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pling situation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festival activities an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njing from 2002 to 2013 in terms of space-time dimension,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on the interannual scale. The activities of agricultural festivals show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fficiency promotion, rapid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while the seasonal changes show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a whole and show obvious peak periods in March-April and September-November. However, the agricultural festival activities showed a stronger spatial coupling difference between 2002 and 2013, and the coupling index changed steadily in the main urban areas, Gaochun district and Liuhe district, and Jiangning district, which deviated from 1, the main urban area, the Gaochun district, and the Liuhe district, which deviated from 1, the main urban area, the Gaochun district and the Liuhe district. The spatial coupling of agricultural festival activities in Lishui district and Pukou distric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volution from north to south in the north and south direction and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in the east and west direction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Nanjing's future agricultural festival activiti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07)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K892.1;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福明;张小雷;杨兆萍;熊黑钢;韩芳;王昭国;;1990-2011年山东省旅游节庆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2 张柳;李君轶;马耀峰;;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3 李爽;甘巧林;;游客对大型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感知评价研究——基于第16届广州亚运会期间的考察[J];经济地理;2011年06期
4 古川;刘畅;安玉发;;我国农事节庆的发展动力、存在问题及改善途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9期
5 杨良山;;浙江创意农业的类型、模式及启示[J];科技通报;2013年07期
6 李涛;陶卓民;李在军;魏鸿雁;琚胜利;王泽云;;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11期
7 余青;吴必虎;廉华;童碧沙;殷平;;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5年06期
8 侯兵;陈肖静;;现代城市节庆活动旅游效应研究与思考——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为例[J];人文地理;2008年04期
9 郑良海;邓晓兰;侯英;;基于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间联系测度分析[J];人文地理;2011年02期
10 王华东;周娜;;农业会展节庆视角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勇;李冬梅;李桃;;阿坝州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朱仁洲;;旅游节庆品牌形象标识设计探讨[J];中华商标;2011年08期
3 李静;陈娟;;中国海洋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毛长义;艾南山;冯召伟;;对成都都市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齐莉莉;郑焕友;;上海入境旅游的发展及其政策措施演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周春太;;“全国毽球城”丹东市举办国际毽球节的可行性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宏盈;;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效应分析——以向陕西扩散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8 杨敏;马耀峰;李天顺;李君轶;;网络信息与入境旅游流的V-R耦合关系分析——以澳大利亚入境旅游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9 方世巧;马耀峰;李天顺;李君轶;;基于百度搜索的西安市A级景区信息与旅游流耦合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10 王雪芳;;民族旅游节庆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长生;;旅游产业国际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茹虹玮;;对会展管理专业节事活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邹积艺;杨振之;;论旅游节事的社会文化影响——成都市洛带古镇火龙节居民反应个案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守利;冯铎;;冀中南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测度及其空间发展评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民坤;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岚;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时空重游决策意向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毕秀晶;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陈宇峰;城市郊区休闲农业项目集聚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潘文焰;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邢向阳;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田东娜;基于空间视角的大连市乡村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辉;城市旅游吸引物系统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鞠明晖;上海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永明;中国入境旅游者多目的地空间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颖;泛西安区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京晶;我国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流西扩散与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艳茹;基于分形视角的长江流域入境旅游流时空动态规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褚玉良;丝绸之路中国段陕甘新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艳丽;旅游地居民对运动类旅游节庆的参与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琴;广东省入境旅游时空演变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10 杨坚;城市旅游营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军;浅谈国际黄山旅游节城市夜景[J];安徽建筑;1999年03期
2 程金龙;赵威;;河南节庆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3 林卫红;试论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影响[J];财金贸易;1999年08期
4 范春;大力开发我国“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6 邓春玉;;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优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7 赵鸿翔;旅游节呼唤“精品思维”——由陆良国际彩色沙雕节谈起[J];创造;2002年07期
8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测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9 戴林琳;盖世杰;;北京郊区节事旅游发展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10 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金山;大型节庆活动管理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朱颖;宁波节事活动现状和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农;;把脉中国现代节庆活动[J];世纪行;2005年Z1期
2 李丽梅;楼嘉军;段晓雪;;上海节庆活动发展态势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3 朱镑;;让文化成为文化节庆活动的灵魂——厦门文化节庆活动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04期
4 陈久金;民族历法与节庆活动简介[J];自然杂志;1982年01期
5 黄泽存;;论新时期的节庆与节庆现象[J];民俗研究;1993年02期
6 《市场化运作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研究》课题组;大型文体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行吗?[J];上海综合经济;1999年08期
7 Henry Grabar;沈丹琳;;美国未开发的盛世金矿:我们的城市似乎不明白节庆活动的意义[J];英语文摘;2014年06期
8 白迎金;王鹏;;文化节庆活动是对文化的救赎?[J];旅游时代;2008年10期
9 岑毅;让上海国际音乐烟花更美[J];浦东开发;2003年09期
10 兰铁民;市场化运作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铭昌;;节庆活动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葛星;;做大节庆活动提高城市软实力——以泰安市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庞锦华;;关于完善宜春品牌节庆活动宣传的建议[A];“我为宜春中心城区‘聚人气 促发展’献良策”征文活动论文集[C];2009年
4 李玉兰;;节庆活动与城市文化日历的制订——在北京设立“建城节”的初步构想[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5 王溪;谢力丹;;节庆活动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分析——以怀柔区节庆活动为例[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6 梁红秋;;节庆活动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市民自我教育的作用[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7 陈红玉;;节庆活动与文化产业创新转型[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8 刘雷;;实现节庆活动志愿者忠诚的志愿者满意度实证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9 高大伟;李妍;;公园节庆活动对北京节日民俗的影响——以北京几个公园节庆活动为例[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10 袁丽民;;节庆活动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带动作用[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游琪;推进和发展中国的节庆活动[N];青岛日报;2005年
2 记者 刘寅;旅游打好节庆活动这张牌[N];西安日报;2000年
3 尹嫦虹;节庆活动——城市品牌的支点[N];延边日报;2005年
4 徐晨;节庆活动 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经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孙吉晶;林业节庆,亟待变招创新打品牌[N];宁波日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沈仲亮;节庆活动忧与思[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道平 通讯员 石培明;丰县节庆活动找准经济“沸点”[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8 石培明;江苏丰县:节庆活动成为经济发展“新沸点”[N];今日信息报;2010年
9 记者李建苹;节庆活动为州直旅游产业强力吸金[N];伊犁日报(汉);2011年
10 ;我盟民族特色节庆活动已成品牌[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山;大型节庆活动管理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郭玉晓;节庆活动的品牌塑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邓建伟;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年
4 王娟;上海节庆活动公众认知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兰;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邓棵;节庆活动烟花创意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叶若廷;体育节庆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之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8 周翔;拉祜扩节庆活动的权力符号建构与艺术样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王晓菁;从事大型节庆活动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金达;影视节庆活动整合营销传播探析[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8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3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