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游客感知的东兴屏峰雨林公园旅游形象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0 16:12
【摘要】:体验经济的时代,一种以亲近自然、冒险犯难、挑战自我为主题的新型特种旅游项目——漂流旅游备受人们青睐。漂流运动是一种有惊无险、游客直接参与式的水上户外运动,漂流旅游作为特种体育旅游活动也是一项与自然环境交融的自助旅游活动,是介于探险旅游与生态旅游之间的专项旅游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漂流景区开发建设,漂流旅游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热潮。鉴于此,本文以防城港市漂流景区的形象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TDIS)理论、心理与行为学理论、营销传播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立足于本地实际发展和资源状况,对案例研究对象——东兴屏峰雨林公园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游客感知的第一手资料,以期对防城港市的漂流景区旅游形象建设提供建议,促进景区乃至全市旅游的发展。 本文先对国内外的旅游形象和游客感知进行综述,并介绍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接着,针对东兴屏峰雨林公园的实证分析,对游玩景区并参与了漂流活动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因子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人文和管理的感知、环境和安全的感知、基础游览服务的感知、相关游览服务的感知。最后,对东兴屏峰雨林公园进行形象定位,根据TDIS理论提出旅游形象的设计对策以及传播推广手段,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为其他类似景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In the era of experience economy, a new kind of special tourism project-drifting tourism, which is close to nature, takes risks and challenges oneself as the theme, is favored by people. Drifting movement is a kind of breathless outdoor sports, which is directly participated by tourists. As a special sports tourism activity, drifting tourism is also a self-help tourism activity that blends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between adventure tourism and ecological tourism between the special tourism activ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more and more drifting scenic spots, drifting tourism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upsurg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Fangchenggang drifting scenic spo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pplies the theory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the (TDIS) theory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system, the theor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he theory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local actual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situation, the paper conducts field research on Dongxing Pingfeng Rainforest Park, a case study object, and obtains first-hand information of tourists' perception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image of drifting scenic spots in Fangchenggang C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scenic spots and even the whole city.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tourism image and tourist percep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Then,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Dongxing Pingfeng Rainforest Park,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the tourists who visited the scenic spots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drifting activities, and then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rom high to low are the perception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the perception of basic tour services, the perception of related tourism services. Finally, the image positioning of Dongxing Pingfeng Rainforest Park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DIS, th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image and the means of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attrac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cenic spot, and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similar scenic spot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妍;王家民;;西安民俗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2 黄河;;宜宾旅游形象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陈素霞;;上海和香港旅游形象建设的比较研究[J];经济师;2009年01期

4 况学东;毕燕;;我国漂流景区的开发研究——以广西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娜;吴国芬;;“中国夏都”旅游圈旅游形象建设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吴威;;后来治蜀要深思——浅析四川灾后旅游形象建设所面临的历史和现实环境[J];魅力中国;2008年26期

7 葛新;唐孝中;;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建设[J];经营与管理;2010年11期

8 邱云志;;四川西部旅游形象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陈萍;;河南旅游形象提升问题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况学东;毕燕;;我国漂流景区的开发研究——以广西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嘉峪关景区开发建设情况纪实[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2 和军;;论景区开发与政府规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3 汪宇明;吕帅;;基于长江干流12省区案例的区域旅游形象绩效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谌文;;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景区开发初探[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郭康;张聪;刘杰;张晋丰;贾毅;;白洋淀千里堤景区开发战略构思[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6 钟高峥;;基于共容利益的旅游景区市场开发博弈探析——以湘西州为例[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冰;;新疆巴楚“风蚀城堡”景观内涵及开发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杨桂华;;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开发案例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殷柏慧;吴必虎;;旅游目的地依赖型景区开发研究——以河北秦皇岛市祖山风景区旅游开发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王伟成;;创新是“发展中景区”的必然出路[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魏伟生;着力打造海滨度假胜地[N];汕尾日报;2009年

2 王加元;嘎达山景区开发纳入规划[N];四川政协报;2010年

3 实习记者 鲁丽;大南宫山景区开发建设迈进实施阶段[N];安康日报;2008年

4 驻江西记者 王永康 辛钧和;江西23亿元景区开发项目正式签约[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廖珍杰 张丽娟;何仙姑家庙景区开发策略[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王帅;陕南景区开发为何陷入困局[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记者 周广学;蟒河景区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同步[N];太行日报;2010年

8 陈荣;荔波6.5亿元景区开发项目公开招商[N];贵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燕冰;金鸡湖景区创5A全面启动[N];苏州日报;2011年

10 省委巡视二组;一个包容性发展的典范[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立;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范水生;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5 李丽娟;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赵小芸;旅游小城镇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余欢;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莹;基于游客感知的东兴屏峰雨林公园旅游形象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王慧琴;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建设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3 刘婷;基于游客感知的南岳旅游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隋猛;旅游纪念品开发与旅游形象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5 郝莉;稻城亚丁风景区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黄悦;城市景区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梁楠楠;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中的自然环境敏感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何文斌;旅游者人格特质与漂流体验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木莲;海南热带雨林景区开发中的自然环境保护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10 沈林;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景区体验质量监测[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94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94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