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朴安的文献编纂观及其实践——以《中华全国风俗志》、《俗语典》为中心
[Abstract]:Hu Pu-an, as a famous expert in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 exegesis,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document compilation, writing and so on. "National Custom of China" and "colloquial Dictionary" clearly reflect his view of document compilation: adhere to the purpose of applying the world to the wor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ystematic compilation of material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lation and compilation of academic history; strive for academic innovation; focus on traditional academic marginal disciplines such as customs and colloquial sayings. His literature compilation view and its practice were in the academic frontier at that time, and played the rol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10 ref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铜陵学院;
【分类号】:G256;K8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赖谋深;;别具一格的专科辞典[J];读书;1987年10期
2 沈小梅;中国古代编辑探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韩养民;20世纪的中国风俗文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常保;;《战国策》中策士对君主的劝谏方法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吴根友;;从来前贤畏后生——重评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周若曦;;明末清初秦淮诗妓与文人之“诗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瞿林东;史学与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徐道彬;;朱熹在徽州本土遭遇的尴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瞿林东;;范文澜史学风格的几个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乔东义;;论孔颖达对儒家诗学的演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周佳林;李媚;;试比较郑樵和章学诚的校雠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刘春雪;刘松茯;;哈尔滨近代高级住宅解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5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袁熹;;近代北京人际关系的变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金花;士人与土司[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周睿;动宾式惯用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鲜菊;汉泰语谚语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惠玲;张雨及其《全陕边政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朱云飞;《醒世姻缘传》中的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关雄;我国汉代文献编纂学家——刘向[J];山西档案;1997年05期
2 ;博览窗[J];湘潮;1987年06期
3 张关雄;;起居注与文献编纂[J];山西档案;1986年01期
4 张旋;;早岁登朝仕途顺 雨余书屋紫藤香——述论清乾隆朝名臣于敏中[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5 陈丽;浅析我国封建时代禁书制度对文献编纂的影响[J];档案学研究;2005年05期
6 吴荣政;;中国古代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续一)——兼论孔子文献编纂的正面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6年04期
7 吴荣政;;中国古代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兼论孔子文献编纂的正面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6年03期
8 徐绍敏;;萧统的文学主张和对文献编纂学的贡献[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9 高宏;;胡适文献编纂观考[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2期
10 王璐;;清代御制文献编纂说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乌兰其木格;;关于清代官修民族文字文献一些问题的探讨[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2 谢婧;;浅谈索引编纂工作者的心理素质[A];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佟辉;;《高拱全集》[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倩;加强小说文献编纂工作 拓展小说史研究新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美国史料和档案委员会获美档案协会最高荣誉[N];中国档案报;2009年
3 吴四伍;开创清代灾荒史研究的新局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舒晋瑜;追赶时间的淘金者[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刘悠扬;26部作品将被重点扶持[N];深圳商报;2008年
6 樊晓哲;北大实施《儒藏》编纂工程[N];人民日报;2003年
7 浙江省绍兴县县长 冯建荣;存史·资治·教化[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陈瑞青;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促进黑水城文献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奚青梅;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档案工作队伍[N];光明日报;2001年
10 纳钦;展示蒙古族第三大史诗《汗哈冉贵》的全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婉莹;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吴春梅;吴兢与《贞观政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3 贾学玲;魏源与《皇朝经世文编》[D];山东大学;2010年
4 崔兰海;《通典·州郡典》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8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0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