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兰屯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利用浅析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data,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for geological relics and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geological relics, The volcanic geological relics in Zalantun Geopark are divided into 5 types and 6 subclasses. There are 28 typical landscape resources. The volcanic eruption era is new, multi-period, the volcanic geomorphology is diverse, and the preservation is complete. Other tourist resources inside and around the geopark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Zalantun Geopark. The main tourism resources of this geopark are volcanic geological relics, which have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can develop many kinds of tourism products, so it has a broa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资助课题(20110022110005)资助
【分类号】:P942;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丽梅;;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2 王雪;杨存栋;;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3 张桂兰;黑龙江省火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年02期
4 王宝;关丽娜;;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环境本底情况、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放水平及污染防治对策[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5 邓琳;杜楠楠;;镜泊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李俊彦;;阿尔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发展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刘祥;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构造控制及火山灾害[J];世界地质;1999年02期
8 赵勇伟;樊祺诚;白志达;孙谦;李霓;隋建立;杜星星;;大兴安岭哈拉哈河—淖尔河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初步研究[J];岩石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薇华;海口火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俊鹏;东北地区火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玉;四川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建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宏岳;陈然;;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王秀红;许芳;;上海·武汉·成都城市近郊型农家乐业主满意实证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王秀红;徐静;;上海·武汉和成都城市近郊型农家乐存在问题实证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5 陆桃正;;池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1期
6 方百寿,王玉瑜;安庆市旅游市场开发:现状与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黄贵;安徽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战略[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8 黄贵;论系统地开发安徽体育旅游[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9 彭立圣;牟瑞芳;;层次分析法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10 王楠;呼伦贝尔市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茂亮;郭正府;成智慧;张丽红;郭文峰;;火山区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朱江;;基于类型案例比较法探讨郊野公园的基本概念[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强;李倩;旺罗;储国强;;21kaB.P.以来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沉积物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张亮;;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5 杨宏烈;梁怀强;卢瑜琴;;概念·模式·方略——广州黄埔军校旅游风景区规划新论[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培祥;;旅游开发中的经济问题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孙文昌;王伟;殷红梅;;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搞好贵阳的旅游开发与建设[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8 孙文昌;;中国大陆“四极”城市旅游合作与区域旅游开发[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欣果;李阳;;龙湖煤矿67_上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彦龙;大兴安岭地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同位素特征与岩石圈地幔时代[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6 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胡卫华;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建喜;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韩春鲜;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舒爱华;我国生态旅游行政执法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王翠清;基于旅游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春瑜;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磊;度假酒店顾客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朱炯翟;云南省镇雄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彭超;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林军华;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名虎;长沙市城郊游憩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钰春,尹喜霖;镜泊湖的环境地质风貌和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环境;2004年04期
2 李雯;生态旅游开发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之路[J];北方经济;2003年04期
3 张桂兰;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4 吴胜明;漫话火山资源[J];百科知识;2002年06期
5 徐德兵,白志达,张秉良,洪汉净;吉林龙岗火山群火山碎屑基浪堆积特征与成因机理[J];沉积学报;2005年01期
6 刘祥;老黑山火山碎屑降落堆积物研究[J];沉积学报;1997年01期
7 艾琳;卢欣石;;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J];草业科学;2009年09期
8 车秀珍,尚金城;长白山西坡生态旅游开发及保护规划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10 陈卫东;旅游持续发展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泉;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佩旭;甘肃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战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田彩云;山西宁武县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4 张媛;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尤丽团;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6 陈倩倩;内蒙古阿尔山度假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武福;;地质公园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视角[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2期
2 张国庆;田明中;刘斯文;耿玉环;郭婧;;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以及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2009年03期
3 郝俊卿;徐雪;吴成基;;陕西省汉中黎坪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性评价[J];陕西地质;2011年01期
4 李丙霞;沈诚;;贵州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J];地质学刊;2011年02期
5 姚强;崔杰;沈军辉;;雷波马湖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6 巨锋;;赤壁丹崖 南园明珠——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J];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09期
7 ;前言[J];政协天地;2011年08期
8 范晓,游再平;中国西部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地质通报;2001年04期
9 ;酒埠江省级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导刊;2004年04期
10 周兆东;保护地质遗迹建设地质公园[J];南方国土资源;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洁;倪昆;李明;;关于我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的思考[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王明常;邢立新;于小平;潘军;孟涛;李百寿;;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在地质公园中的应用[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方世明;李江风;;GIS技术在地质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4 陈安泽;;论“四念”是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关键[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涛;赵东力;王让;;河南跑马岭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和地质遗迹景观[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6 赵逊;任景明;;地质公园的地球科学基础和生态学意义[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谢文安;;郴州飞天山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的独特性[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卓理;耿鹏旭;;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忠慧;王凤云;;“构造喀斯特地貌”(云台地貌)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冯平;葛绍斌;;城市勘测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开发利用[A];湖北省测绘学会2004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江;新疆加大地质公园开发利用力度[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赵金龙;首届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国际论坛开幕[N];焦作日报;2007年
3 刘瑛 窦烨刚;诸城: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列入“国家地质公园”[N];联合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何小龙;“巢湖国家地质公园”开始规划[N];江淮时报;2010年
5 ;建设地质公园 共创美好家园[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6 王晓欣;嵩山地质公园新结三家“洋亲戚”[N];河南日报;2008年
7 李晓丹;200万元保护“地球记忆”[N];洛阳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福宏;美妙的“洞天之冠”[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杨焕星 本报记者 刘如春;为雷琼火山走向世界铺路[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10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彭和求;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地质公园经济价值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谢洪忠;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江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地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赵川;贡嘎山地学景观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嘉;四川稻城地区地质景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罗从双;祖厉河流域水—土盐化及苦咸水淡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毕天平;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内蒙古东部沙地樟子松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赵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勘界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陶贵俏;广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景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叶朝坤;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焦洋;黄土洼天然坝系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基本问题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雅文;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周园;基于地质公园规划的旅游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景兴;基于GIS三维地形可视化在地质公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许振北;地质公园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徐国彬;阿城区横头山—松峰山省级地质公园开发利用规划[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6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2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