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柿子滩遗址S9地点石磨盘的功能看华北粟作农业的起源
[Abstract]:Shizitan site S9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 late Paleolithic site, the site from 12756-11350 years ago in the strata unearthed stone grinding plate and stone grinding rod. By means of residue analysis and trace analysi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tone disc has many functions, such as plant food processing, pigment grinding and ornament grinding.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proportion of millet subplant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emi-settlement trend reflected by the stone millstones that human beings have entered the stage of intensive collection of wild cereals, that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agricultural origi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考古系;山西博物院;Stanford
【基金】: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柿子滩遗址石器功能与人类行为适应”(2012-kg-28)
【分类号】:S-09;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朝洪;;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史前遗址[J];考古;2006年07期
2 李君;乔倩;任雪岩;;1997年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10年03期
3 杨晓燕;吕厚远;夏正楷;;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考古与文物;2006年03期
4 宋艳花;石金鸣;沈辰;;山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研究[J];人类学学报;2011年02期
5 陈宥成;曲彤丽;;试析华北地区距今1万年左右的社会复杂现象[J];中原文物;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峰;;保定:五帝时代的历史舞台[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阮齐军;;试论华北地区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环境基础[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3 郭明建;;中国北方农业起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J];华夏考古;2012年01期
4 杨晓燕;郁金城;吕厚远;崔天兴;郭京宁;刁现民;孔昭宸;刘长江;葛全胜;;北京平谷上宅遗址磨盘磨棒功能分析:来自植物淀粉粒的证据[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9期
5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ound 10000 a BP in Zhaitang area,Beijing:A case study of the Donghulin Sit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04期
6 杨青;李小强;周新郢;赵克良;纪明;孙楠;;炭化过程中粟、黍种子亚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考古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1年09期
7 夏正楷;张俊娜;刘静;赵朝洪;吴小红;;10000a BP前后北京斋堂东胡林人的生态环境分析[J];科学通报;2011年34期
8 杨益民;;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J];南方文物;2008年02期
9 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课题组;徐苹芳;严文明;赵辉;陈星灿;许宏;朱岩石;杭侃;袁靖;;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J];南方文物;2011年01期
10 张怡;朱剑;王涛;赵朝洪;郁金城;王昌燧;;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测定及其初步应用[J];南方文物;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于青瑶;路辰;王春雪;;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装饰品研究新进展[A];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万建中;;北京饮食文化的滥觞与定型[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吉笃学;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葛威;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铮;甘青地区史前太阳神信仰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冰;长江忠县、巫山考古遗址的古环境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井明;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初步科技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闫凯凯;磁山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燕,吕厚远,刘东生,韩家懋;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潜在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2 周国兴;尤玉桂;;北京东胡林村的新石器时代墓葬[J];考古;1972年06期
3 周国兴;;河南许昌灵井的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1974年02期
4 原思训;赵朝洪;朱晓东;阎金铸;阎雅枚;;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的年代与文化研究[J];考古;1998年06期
5 赵朝洪;;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史前遗址[J];考古;2006年07期
6 石金鸣;宋艳花;;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第九地点发掘简报[J];考古;2010年10期
7 王幼平;张松林;何嘉宁;汪松枝;赵静芳;曲彤丽;王佳音;高霄旭;;河南新密市李家沟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1年04期
8 袁靖;;论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J];考古学报;1999年01期
9 赵志军;吊桶环遗址稻属植硅石研究[J];农业考古;2000年03期
10 黄慰文,张镇洪,傅仁义,陈宝峰,刘景玉,祝明也,吴洪宽;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J];人类学学报;198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尹申平 王小庆;[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孙波 崔圣宽 杨雷;[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苑;刘庆周;武玉叶;李德全;;拟南芥甘油二酯激酶(AtDGK7)基因抗逆的生理作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2 韩成贵,李大伟,王东勇,杨莉莉,于嘉林,蔡祝南,刘仪;甜菜坏死黄脉病毒RNA4的菌传功能分析[J];科学通报;2002年10期
3 黄传坤,赵梅珠,肖子牛,杨肖鸳;农业气象智能决策信息系统功能分析与信息集成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年04期
4 任秀艳;高永闯;李美茹;李娟;;HrpN_(E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任秀艳;冯雪;侯志敏;张倩倩;;HpaG_(Xoo)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6 周勇,徐盛荣;三种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及最佳生态模式建造研究——以江西省临川县小华山红壤试验基点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年04期
7 周鑫;蔡新忠;;番茄叶霉菌CfHNNI1基因5'端序列的功能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刘伟侠;陈集双;;侵染蚕豆的双链RNA病毒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J];科技通报;2009年06期
9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第18卷(2010)总目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10 刘艳;刘学全;崔鸿侠;周金星;何丙辉;;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戴素明;成新跃;肖启明;谢丙炎;;寄生线虫RNA干涉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晨芳;王光辉;李依民;韩青梅;康振生;许金荣;;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俊初;程国军;丑敏霞;陈大松;;华癸中生根瘤菌与紫云英共生固氮基因的分离、鉴定与功能分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贾娇;董金皋;;灰葡萄孢钙调磷酸酶基因β亚基克隆与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顾彪;Shiv D.Kale;窦道龙;康振生;Brett M.Tyler;单卫星;;植物病原真菌效应物蛋白RxLR结构域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红灏;张蓉;张怡;王芳;高立原;;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群落功能分析[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兰涛;段远霖;汪斌;周元昌;吴为人;;大米草Na~+/H~+泵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和功能分析[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周连第;文化;王爱玲;;北京农业的功能演变与现行功能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9 黄璜;何保良;陈灿;傅志强;谢伟;陈仕贵;;稻(鸭)-紫云英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分析[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邢继红;拟南芥抗灰葡萄孢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2 陶亚忠;玉米与油菜素类固醇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ZmDWF1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赵培宝;轮枝镰孢及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杜喜玲;水稻和玉米组织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尉万聪;草甘膦诱导高表达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婷婷;江西典型红壤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宏基因组文库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蔡恒;茄青枯假单胞菌寄主花生特异性毒性基因的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3 何京亮;砒砂岩地区复合农林系统功能分析与模式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昊文;玉米转录因子ABP5在植物逆境应答中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樊慧俐;斯氏假单胞菌A1501固氮岛中NifA依赖的未知功能基因转录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季茂晴;基于景观生态的县域生态农业规划与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赵明治;细极链格孢蛋白激发子的纯化、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2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6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