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文“旅游”一词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8-11-20 18:34
【摘要】:本文以术语学符号和概念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探究中文"旅游"一词的产生及对应概念变迁。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看,"旅游"这一双音词最早出现在民国,其出现与民国时期旅行社业和相关出版物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游历文化有关;从空间维度看,"旅游"不是舶来词,并非从tourism直接翻译而来。最初"旅游"一词对应单一概念,指"旅行游览"。随后,"旅游"一词对应概念出现多元变化:除"旅行游览(历)"这一概念外,又增加了"经济维度"和"整体性"的对应概念;"旅游"对应概念多元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研究实践的影响。本文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使用与"旅游"同义的替代性单义术语,以减少其对应概念的含混。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minological symbols and concep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mergence of the word "tourism" in Chinese and its corresponding conceptual change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the double syllable "tourism" was first foun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 agency industry and related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travel culture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mension, "tourism" is not a foreign word, not a direct translation from tourism. At first, the term "tourism" corresponds to a single concept and refers to "travel". Subsequently,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 of "tourism" has diversified changes: in addition to the concept of "travel (calendar)",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s of "economic dimension" and "integrity" have been added; The multivariate change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 of "tourism"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practic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lternative mononymy terms synonymous with "tourism" 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inguistic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mbiguity of their corresponding concept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边远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全球地方化特征、过程与机制——新疆喀纳斯案例”(41501158)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06380006)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赞才;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J];旅游学刊;2003年02期

2 曹国新,宋修建;旅游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一种基于发生学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杨晓霞,李天德;旅游信用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期

4 曹诗图;阚如良;刘晗;;对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韩春鲜;;旅游概念诠释[J];经济地理;2006年S2期

6 ;《旅游科学》2006年度总目录[J];旅游科学;2007年01期

7 陈超群;罗明春;;旅游特色镇建设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08期

8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7年04期

9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7年03期

10 ;《旅游科学》2007年度总目录[J];旅游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3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4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5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6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王文超 中共开封市委书记 刘长春 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 赵顷霖 中共新乡市委书记 吴天君 中共焦作市委书记 路国贤 中共安阳市委书记 张广智 中共鹤壁市委书记 郭迎光 中共濮阳市委书记 吴灵臣 中共三门峡市委书记 李文慧 中共许昌市委书记 毛万春 中共漯河市委书记 靳克文 中共南阳市委书记 黄兴维 中共商丘市委书记 王保存 中共信阳市委书记 王铁 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 化有勋 中共周口市委书记 毛超峰 中共济源市委书记 段喜中;贯彻落实旅游立省战略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大业[N];河南日报;2009年

7 乔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旅游产业升级[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8 市旅游局副局长 陈晓霞;积极对接高铁经济 力求旅游实现新突破[N];济宁日报;2009年

9 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陈晓霞;积极对接高铁经济 力求旅游实现新突破[N];济宁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t,

本文编号:2345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45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