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5W”模式的桂林旅游信息传播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8 10:27
【摘要】:二十一世纪,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旅游客源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旅游的特殊性,旅游商品市场必须依靠信息来实现产销双方的沟通,旅游信息的有效传播,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旅游自身特性使得旅游信息传播成为特殊的信息传播现象。本文从传播学和旅游学的角度,来研究桂林旅游信息传播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旅游信息传播的内涵和特点做出明确界定和说明,其次以拉斯韦尔的“5W”大众传播模式为起点,创建桂林旅游信息传播模式,并对该模式及模式中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涉及的基础理论等进行阐释。论文以典型的旅游城市桂林为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理清桂林旅游信息传播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由问卷的数据统计得知:亲身传播在影响游客的旅游决策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桂林城市形象传播的原动力。同时,与老牌旅游名城不相符的是,目前桂林旅游信息传播还存在着“传播者重视传播成本的投入,却忽视对传播效果的调研和评估;传播内容单一,与受众需求存在差距;大众媒介利用不合理,本地旅游传媒发展滞后”等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论文提出了实际操作层面上的优化策略。 本文对旅游信息传播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概念、模式、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文章的理论性、整体性、系统性更强,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传播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此外,论文结合实例,对桂林市的旅游信息传播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旅游信息传播的优化策略,这对于其他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具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参考意义。论文可以说是在旅游信息传播这个目前还存在诸多盲点的研究领域所进行的一次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上的探索研究。
[Abstract]:In the 21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ushered in a golden ag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ourist marke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ourism, the market of tourism commodities must rely on information to realiz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The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tourism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itself makes tourism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 special phenomenon. From the angle of communication and touris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Guilin. 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firstly,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re defined and explained clearly. Secondly, the "5W" mass communication mode of Raswell is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stablish Guilin tourism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he model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in the basic theory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Guilin, a typical tourist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 clarifies th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Guilin. From the statistic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 know that person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urist decision-making and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urban image communication in Guilin. At the same time, contrary to the old famous tourist citi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tourism information in Guilin: the communicator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st of communication, but neglec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is single, an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 cont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The use of mass media is unreaso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media lags behind, and so on. Finally,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basic concepts, models, elem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combed. It is helpful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communication theory system. In addition, the paper carries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Guilin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This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other tourist cities (tourism purposes). This paper can be said to b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hich still has many blind spot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2 筱圃;强强联合,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记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与荔浦丰鱼岩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合资组建[J];社会科学家;2000年01期

3 ;桂林旅游业的深发展〔笔谈3篇〕[J];社会科学家;2001年01期

4 桂林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旅游组;对桂林旅游价格几个问题的看法与建议[J];广西市场与价格;1998年01期

5 宋红军;环保为桂林旅游护航[J];沿海环境;1999年08期

6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总目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7 凌世君;桂林旅游 书籍简析[J];社会科学家;1991年02期

8 庄昭建;论桂林旅游对广西旅游的辐射作用[J];社会科学家;1995年02期

9 庄昭建;切实解决发展桂林旅游经济的投资问题[J];社会科学家;1987年01期

10 邓祝仁;“旅游立市”与建设“桂林旅游区”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文慧;;桂林旅游与发展及其环境保护初步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陈宪忠;;桂林银发经济探讨[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葛本中;张晓玲;;桂林旅游区开发中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4 邓纯东;;在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的讲话[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艳;;喀斯特地貌下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成功模式探讨——以贵州、桂林、云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莉;翁乾麟;;广西回族经济发展概述[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林有兴;;对促进科技期刊高效传播科技信息的一些思考[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瑾;洪剑明;文谨;;生态旅游信息传播有效途径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9 郭华;齐淑娟;;网络环境下更要注重创新[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丽霞;;对“公民新闻”的研究与探讨[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桂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王清荣;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桂林“两改”建设[N];桂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桂丹;建立“旅游特区” 打造“国家名片”[N];桂林日报;2009年

3 中信金通证券;桂林旅游 业务复苏 机遇显现[N];证券时报;2009年

4 本报驻广西记者 邝伟楠;桂林旅游逆势“飘红”[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记者 刘桂丹;桂林旅游进入“高温”期[N];桂林日报;2009年

6 张楠;桂林旅游 定向募资不超10.9亿元[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思敏 冯颖;让桂林山水更美丽[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倩;民俗风情是桂林旅游的一张好牌[N];桂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周波;为建设桂林旅游实验区发挥推手作用[N];桂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赵忠洪;“热情”是桂林人民的名片[N];桂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克;桂林喀斯特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陈丽华;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马艺芳;旅游城市桂林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乐;危机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传播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杨敏;在线旅游信息搜寻:需求、行为和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霍良安;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实信息的传播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肖宇;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特性与用户影响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莉;基于“5W”模式的桂林旅游信息传播现状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秦俊晖;桂林青花梅瓶在桂林旅游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梅锐;新形势下桂林由“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拓展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冰兵;桂林数码影视专业社区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小丹;基于消费者偏好的桂林低碳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何小鹏;桂林七星景区品牌营销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谢雄辉;新形势下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及传播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左莉;桂林高端旅游产品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龙晓明;跨文化旅游理念在桂林旅游发展中的应用[D];中南林学院;2001年

10 梁莹华;明清桂林山水诗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62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62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