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骂社火”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local tradition of sexual banter and abuse of ancestors as a social fire performance in the field of artistic space and historical memory. Sound, art, oral literature and performance art are not aloof from social life, but are restricted by local rules and frameworks.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nthropological cases of two villages in the west of Henan, which deconstruct the ancestral power, construct the common sense of village and urge the village public welfare action by the artistic means of "scolding the society fire". It shows the unique value of art to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
【分类号】:K8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3 李明;;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探析——以云南省红河县宝华乡座落村的调查为中心[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李明;;彝族俐O幦思馈安枳妗币鞘教轿觥栽颇鲜》锴煜毓笳缤派酱宓睦﨩幦宋霭竅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常金仓;论现象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洪涵;;浅述西方法律人类学的理论创新[J];边缘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7 孙云;张学玲;;复仇法的遗留与任侠者的产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杨立峰;;适度干预下原始宗教对外来宗教的抵御作用——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宝华乡龙甲村哈尼族社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鹰;杨立峰;;从原始宗教仪式看习惯法的团结凝聚作用——以红河州红河县宝华乡龙甲哈尼族村寨的喜丧仪式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海云志;;略论初级群体中社会控制的重要意义[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火仲舫;;社火轶事[J];延安文学;2002年02期
2 时晓明;;酒泉社火初探[J];北方作家;2009年01期
3 ;社火[J];中国地名;2008年01期
4 刘丽萍;;互助地区传统社火初探[J];中国土族;2010年02期
5 张新茹;;耍社火[J];当代人;2009年04期
6 骞飞龙;;社火(散文)[J];党的建设;2007年04期
7 党庆丰;;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卫舸;;正月里的桃林坪[J];河北画报;2007年03期
9 刘小强;;渭北社火[J];音乐天地;2011年04期
10 宋清;;关中民间社火的原生性[J];西北美术;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元;;略论原州社火[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任争健;;试论编辑的审美体验[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3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傅承德;;丝竹优悠 美不胜收——民族音乐录制中的审美体验[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5 邓向群;;写字教学应给学生怎样的自主的空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刘重举;;空间解析几何法在构造预测中的应用[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亚杰;李伟;;建筑造型设计的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8 苗长虹;魏也华;;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冯效刚;;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任务[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廉茵;;乐记美育思想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欣;“走出去”战略带来大发展空间[N];农民日报;2002年
2 幸华;“十五”:中国跨越空间有多大[N];发展导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张玉玲;改革带来个人发展空间[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刘晶;西部跨越空间[N];中国电子报;2000年
5 高崎;职业经理人空间有多大?[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罗鼎;开放才能使企业空间更广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周和毅;保健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方滨兴;保障国家信息网络空间安全(下)[N];科技日报;2001年
9 广发证券 邸永忠;筑底将以时间换取空间[N];山西日报;2001年
10 白云;移动DVD营造个性影音空间[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同济大学;2006年
4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葛丹东;空间至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刘善增;三自由度空间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7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8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尹海林;当代区域规划理论与天津市域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吴琛瑜;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艳伟;中国传统民居外环境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南晖;城市商住综合体建筑的设计与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贺静;适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智能化小学建筑空间与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晓文;《桥》:空间叙事的文本[D];青岛大学;2005年
5 刘芹芹;健美操审美体验及美育功能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海燕;“果园城”的空间意象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安乐;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体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波;大学老校区景观空间更新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白莲;论《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此在与世界之关系[D];山西大学;2005年
10 叶志强;城市公共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0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