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信息传播渠道对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三个世界遗产旅游地为例

发布时间:2019-01-28 08:06
【摘要】:关于旅游地形象,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测量、旅游形象认知、旅游形象识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针对旅游传播渠道的相关研究。旅游地信息的传播对旅游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三个世界遗产旅游地旅游者获取旅游形象的信息渠道和旅游动机进行比对分析,阐释了旅游形象信息渠道对旅游动机影响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形象传播的一般策略,并提出了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可操作性方法。
[Abstract]:On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has been discussed from tourism image positioning, tourism image measurement, tourism image cognition, tourism image identification and so on, but there has not been a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channel of tourism communication. The dissemina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haping of tourism image. By comparing the information channels and tourism motives of tourists in the three World Heritage destina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channels of tourism image on tourism moti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strategy of image commun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perable method of image communication in tourist destin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课题“遗产旅游体验的差异化及其生成机制研究——以四川三个世界遗产地为例”(11XJC630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项目“长江上游藏族牧区生态移民的社会环境效益评估研究”(11SZYQN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2 卞显红,张树夫;应用有利形象模式衡量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以西安市与上海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3 刘小航;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4年06期

4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石培基;李先锋;;旅游形象传播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威;赵宁曦;周强;;图像时代下乡村旅游摄影透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2 华益梅;李如友;;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测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3 杨瑞;;大学生旅游偏好差异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4 张翠;范淑青;;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5 杨瑞;;基于儒家文化价值观视角下的游客旅游购物风格研究——以西安市国内游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陈一智;刘丽;李强;;《消失的地平线》对构建和谐旅游的几点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7 陈学军;;基于体验营销的赫哲族鱼皮服饰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8 杜忠潮;邢东兴;李玲;;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陕西省茂陵、乾陵实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邓明艳;罗佳明;;英国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信息特征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10 贾艳青;;旅游地形象传播的若干策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维波;;浅谈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文化机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露;;刍议旅游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进程[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匡红云;;基于SEM的e-服务质量对酒店在线预订消费者满意度及重购意愿影响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红杰;公路景观审美主体与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萌萌;葫芦岛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吴学明;九江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莹;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崔传启;旅游目的感受对购买当地工艺品态度的影响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利平;曲阜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小艺;永福县旅游形象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江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董小菲;山东旅游文化的网络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俞孔坚;观光旅游资源美学评价信息方法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4期

2 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3 邵培仁;传播模式论[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郭英之;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3年02期

5 邢铭;论旅游度假区规划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1995年01期

6 汤书昆;Internet环境下中国旅游产业走向全息模块化管理方式初探[J];旅游学刊;1997年04期

7 周春林,石高俊;基于游客的旅游信息系统初步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8 谢飞帆;旅游地形象研究在西方的崛起[J];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飞羽;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学特征及其传播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峰;;妈祖精神文化传播渠道略论[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程胜龙;王乃昂;周武生;;基于文化挖掘的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以兰州市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7年03期

3 姜在新;;新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3期

4 ;业界信息[J];对外大传播;2007年08期

5 李彦敏;杨连云;周晓丽;;我们遭遇“阅读危机”了吗?[J];乡音;2007年03期

6 刘江萍;E时代的网络文化[J];福建电脑;2002年05期

7 邹智贤;论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文化传播[J];求索;2002年01期

8 吴瑛,崔强;试论信息社会中的大众文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巫志南;信息网络化与产业文化系统更新[J];学术季刊;2002年03期

10 靖晓莉;传播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庄晓东;尹忠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民间网络传播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李斌;;海南人文环境建设要“人”“文”并举[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3 郭荣娟;司钦如;;文化软实力视域武术对外传播障碍与动漫传播的消解[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明星回家祝福贵州大型公益晚会在筑举行[N];贵州日报;2008年

2 肖云儒;拓展先进文化的传播渠道[N];人民日报;2003年

3 张业松;感知鲜活的文化背景[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王玉梅;用创意创造生意[N];文汇报;2006年

5 记者 张仕洪;啤酒节序幕拉开[N];湖北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大为;奏响民族文化时代新篇章[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李继勇;武定县文体局重视“文化惠民”工程[N];楚雄日报(汉);2009年

8 本报记者 周静;黔港文化深度碰撞交流[N];贵州日报;2011年

9 王蔚 叶锋;动漫产业发展四大难题亟待破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曲晓燕;《爱情呼叫转移》开拓文化产业“蓝海”[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萍;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叶海亚(Yahya Sharahili);阿拉伯人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介眉;基于“走出去”战略的文化经纪传播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吕静;文化创意背景下的互联网创新途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吴妍;论“草根文化”的社会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陈红玉;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欧琼;跨文化交际中的感知差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吴明蔚;“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7 冯晓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游客感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孙英倩;基于文化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易丽平;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10 邵晋;汶川灾区文化遗产与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6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16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