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WR模型的省域旅游影响因素空间差异分析
[Abstract]:Taking 31 provinces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influencing factors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 and the elastic coefficients of tourism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ach region a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most provinces of China, and the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variables is large in Northeast China, Ea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Infrastructur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ourism in central China, South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and human resources variable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Northeast and North China, while the upper tourism facilities play an obvious role in Northwest China.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different tourism policies should be formulated in each region to mak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each region better and better, which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level.
【作者单位】: 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格罗宁根大学空间科学学院经济地理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发[2011]3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知识创新溢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40671074) 毕节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1003)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2 王良健;李晶晶;陈锦龙;;中国省际旅游业发展演进的时空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3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4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5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6 秦学;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吕帅;龚伟;程怡;王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浅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张艳平;吴殿廷;岳晓燕;;我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空间差异浅析[J];旅游论坛;2009年05期
9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10 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4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梁平;梁彭勇;;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郑晓宇;;中国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文瑚霞;毛端谦;王海燕;;江西省旅游经济空间特征的初步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10 马耀峰;孙学强;李君轶;;广东入境旅游流递进扩散转移特征[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杨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田大江;刘家明;王润;;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王雪晶;沈和江;王敏;;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楠;;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发展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宋玉蓉;;中国旅行社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玉翠;;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雅丽;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夏苗;延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肖敏;城市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及其GIS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燕;湖北省游动率时空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永明;中国入境旅游者多目的地空间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小利;;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悖论——基于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效应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4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5 王良健;邓琼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6 刘长生;简玉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7 王衍用;孟子故里旅游开发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02期
8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9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10 李景宜,周旗;区域入境旅游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莹;旅游目的地评价可计算模型研究与系统原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燕瑜;;福建省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27期
2 袁明达;王兆峰;;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模糊综合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4期
3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人文地理;2006年02期
4 王爱鸟;周静;李亚;;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08年03期
5 孟凡星;曹玮玮;林叠;;福建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10期
6 钟田丽;陈静;高源;;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评论;2006年01期
7 杨德权;邱斯菀;;基于动态调整模型的最优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6年10期
8 王奋;杨波;;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9 刘国华;蓝荟;郭晓灵;;我国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6年03期
10 吴英姿;金发奇;肖荣;;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流动性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明;杜玉兰;;江苏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覃志刚;;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成功因素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晶;侯建仁;郭文新;曾勇;;高科技创业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年省际数据为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薛德余;高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闫春;赵明清;刘伟;;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模糊聚类分析[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磊;崔会保;;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企业员工绩效评价[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虎兆;李国卿;王鹏;;民间投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汉辉;杨煜;;广电系统再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方正期货 王飞;从恒指期货经验分析沪深300期指套利价差变化规律[N];期货日报;2008年
2 杨显;基于VaR模型的沪铜套期保值基差风险分析[N];期货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徐佩;软件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邓学平;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5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冷建飞;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杏芬;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决策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吴强军;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D];暨南大学;2012年
2 田野;基于TAM模型的社交网站用户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靖;新股破发的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李科;能源需求的结构突变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孙仲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6 龚莉;中国县域经济差异及测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赵春胜;顾客期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哲珊;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及其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君;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李宁;我国职业足球竞赛门票的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2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8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