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从旺苍红四方面军石刻标语的战略作用及保护现状看红军长征路线申遗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9-06-11 08:56
【摘要】: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军在长征宣传工作中的一大创举。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苏区时,在旺苍通过石刻标语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主张,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不仅是红四方面军革命斗争的宣传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土化的极好范例。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历史动态化和艺术静态化的有机结合,其战略作用尤为突出。但是长期以来,旺苍红四方面军石刻标语保护状况堪忧,长征路线申遗,是加强旺苍红四方面军石刻标语遗迹的保护与研究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承和弘扬红军精神红军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然要求。
[Abstract]:The stone inscription slogan of the Red Army is a great innovation of the Red Army in the propaganda work of the long March. When the Red Sifang Army founded the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it was not only one of the propaganda forms of the Red Sifang Army's revolutionary struggle in Wangchang to highly generalize Marxist propositions and carry out revolutionary propaganda activities through stone inscriptions. It is also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ombin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t realiz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concrete content and the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realiz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dynamics and artistic stillness, especially its strategic role.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 protection of stone inscriptions in Wangcang Red Army is worrisom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ng March rout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of stone inscriptions in Wangcang Red Army,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e of the Red Army in the spirit of the Red Army. Adhere t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leading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共旺苍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策研究室;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分类号】:K264.4;K8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斌;从宁夏战役到红西路军西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张摘;;辛辣的对联[J];江淮文史;1993年05期

3 赖万林;沈有成;;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概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曹杰;铁流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之五)[J];国防;1996年11期

5 贺德远;铁流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之二)[J];国防;1996年06期

6 蒋玉怀,王付海;红军长征中的八次会师[J];党史博采;1996年12期

7 肖登国;红四方面军入川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J];四川党史;2002年06期

8 萧青;马儿崖祭[J];党史文汇;2003年02期

9 尹家福;;川陕苏区何以成为第二大苏区?[J];中国老区建设;2003年02期

10 伍松乔;曾鸣;罗继飞;傅耕;;长征,,最忆四川红(下)[J];四川文学;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心瑜;;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原因初探[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2 杨浪;;嘉陵江战役评述[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映清;;艰苦岁月——坚持大别山三年游击战回忆[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三)[C];2005年

4 ;长征: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宣传资料[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5 红英;;坚贞不屈的女红军战士[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三)[C];2005年

6 夏云飞;;忆郭述申同志在土门潭会议前后[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四)[C];2005年

7 朱绍清;;挺进皖中 挥师东进——新四军四支队八团皖中抗日纪实[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三)[C];2005年

8 王善甫;;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概况[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四)[C];2005年

9 宫云祥;叶春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关键[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过秀珍;;林育英对制止张国焘分裂活动的特殊作用[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大江 苑坚;四方面军长征新解[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N];人民日报;2006年

3 原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 康立泽;艰辛的征程 伟大的创举[N];新疆日报(汉);2006年

4 本报记者 秦松;红军炉霍创五“最”[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5 吴明录;红25军耸立大别山[N];安徽日报;2006年

6 姚金果(中共党史研究室);长征丰碑上镌刻着她们的名字[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离休干部、老红军 王邦玉;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N];中国气象报;2006年

8 杜永胜;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的历史意义[N];白银日报;2009年

9 李家贵 邹寿文;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N];解放军报;2010年

10 ;她们的长征[N];中国妇女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强;川陕苏区农业生产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张林;川陕苏区的土地改革与基层政权构建[D];四川大学;2007年

3 侯燕如;女红军述论[D];兰州大学;2008年

4 蒋兴国;西路军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占广;为有河西行路难—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徘徊河西走廊原因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6 卢万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龙成武;四川军阀与国共两党关系探微[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郑兆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四川县政人员训练所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恩建;中共的哥老会政策及其变迁[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97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97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1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