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论旅游功能区规划——以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例

发布时间:2019-06-24 21:05
【摘要】: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Abstract]:The existing national planning system restricts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dvantag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erms of positioning, content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Taking the reconstruction after 5.12 disaster in Wenchu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ourism functional areas to guid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upgrading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forms in areas with dense tourism resources. Through the planning of tourism function area at the strategic level, it helps to coordinate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land use planning, and establishes a spatial management system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o as to realize the spatial layout and land use mod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tourism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nhancing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石培华;龙江智;郑斌;;旅游规划设计的内涵本质与核心理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2 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3 麻学锋;旅游业产业集聚的创新研究[J];市场论坛;2004年11期

4 邴振华;高峻;;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5 叶红;;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年08期

6 杨振之;郭凌;蔡克信;;度假研究引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借鉴[J];旅游学刊;2010年09期

7 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8 刘春济;高静;;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李明明;;阿坝州旅游竞争力研究浅析[J];阿坝科技;2007年01期

2 沈爱平;;四川羌寨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前台、帷幕、后台”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6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0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7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宋竹芳;;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兵,冉启秀;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溯源[J];商业研究;2004年14期

2 王崧,韩振华;探索我国度假旅游的发展道路[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3 邓宏兵;刘芬;庄军;;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4 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6期

5 刘惠敏;;基于EG模型的北京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地理集中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6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7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8 王瑛,王铮;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9 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4年03期

10 魏小安;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饭店现代化;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惠霞;;浅析都江堰灾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虹口乡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年09期

2 莫纯政;;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旅游业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四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J];企业导报;2010年03期

3 严澍;;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四川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1年01期

4 李姣;;灾后四川旅游网络营销策略探析[J];技术与市场;2009年08期

5 苟一之;;农村金融对灾后地区乡村旅游的支持分析——对灾后都江堰乡村旅游的思考[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6 张荣刚;;灾后重建的文化要素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结合青海玉树建设[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王岚;;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浅析蓥华山景区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3期

8 ;关注灾后生态环境 恢复振兴成都旅游[J];决策咨询通讯;2008年S1期

9 彭邦本;;汶川三题——历史文化资源与灾后重建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田文勇;李冬梅;李桃;;阿坝州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振之;马琳;胡海霞;;大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管理——从旅游功能区规划的新思路谈起[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贾建中;邓武功;;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灾损类型与灾后重建基本思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扬;;发展游艇旅游产业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悦铮;俞金国;王恒;刘伟;李红波;;海岛旅游度假区规划创新研究——以大连长山群岛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李悦铮;俞金国;王恒;刘伟;李红波;;海岛旅游度假区规划创新研究——以大连长山群岛为例[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季富政;;创建中国汶川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城市形态[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7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迁忠;我州灾后重建文化与旅游相融互动[N];阿坝日报;2009年

2 川文;川博与灾区五馆签约合作共建[N];中国文物报;2011年

3 易晓梅 黄伟;高效推进灾后重建 全力打造国际旅游胜地[N];阿坝日报;2009年

4 何健 特约通讯员 赵玉德;江口加快旅游灾后重建[N];铜仁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科学开展灾后重建 打造景点丰富内涵推动旅游产业发展[N];陇南日报;2009年

6 白骅邋  向辉;成都重点推进交通灾后重建[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白骅;四川开展旅游灾后重建援助培训[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江迪;明特色定规划 推进灾区旅游大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沈府;抓好旅游景区灾后重建工作[N];江西日报;2010年

10 赵垒;景区灾后重建 亟须专业指导[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2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坤;旅游功能区规划优化模式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丽;城郊滨水区旅游房地产规划体系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邹靓;地震灾后北川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4 崔建勋;基于白鹿上书院灾后重建的旅游小镇开发研究[D];西华大学;2009年

5 丁丽英;福清石竹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苗;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石磊;汶川地震灾后龙门山成都段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肖和忠;古长城风景旅游区开发与保护[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振超;基于景观生态思想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鲍清晓;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发展与战略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5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05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