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村民参与的风景名胜区经营模式研究——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9-06-25 21:30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该文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为例,从经济发展需求和景区经营模式的现状出发,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式中村民参与的特点和弊端,指出只有尊重村民权益、加强村民参与的激励与引导、丰富参与内容才能实现风景区旅游经营和村民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建议以特许经营的形式赋予村民平等参与经营的权利,通过加强政府、企业责任及引入第三方等制度建设来保障参与过程,建立联合经营、入股经营、村民主导等多元化参与模式,并依据地方特色推进经营内容的多样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eating up of the tourism market, the tourism of scenic spo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conomic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places. Taking the three Gorges Scenic spot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dema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scenic spo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advantages of villagers' participation in different models, and points out that only by resp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illagers, strengthening the incentive and guidance of villagers' participation, and enriching the contents of participation ca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 tourism management and villagers' participation be realized.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villagers should be given equal righ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in the form of franchising, that the participation process should be guaranteed by strengthen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ird parties, that the diversified participation models such as joint operation, shareholding management and villager lead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at the diversity of business contents should be promot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F5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崔凤军;杨娇;;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产品性质界定的再思考——公共经济学视角[J];旅游论坛;2008年05期

2 马梅;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J];旅游学刊;2003年04期

3 孙九霞;保继刚;;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旅游学刊;2006年07期

4 付健;;农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法理分析——以广西贺州昭平县黄姚古镇、桂林阳朔大榕树风景区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3期

5 孔绍祥;论风景名胜区居民社区系统规划[J];中国园林;2000年04期

6 李春玲;;风景区的社区公众参与模式研究[J];中国园林;2006年11期

7 杨锐;庄优波;党安荣;;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和技术研究[J];中国园林;2007年04期

8 戴光全;张骁鸣;;风景区规划中的社区旅游理论源流探讨[J];中国园林;2009年07期

9 赵俊臣;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天保工程”的若干理论与政策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静;李少游;;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2 吕本勋;;旅游联合营销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3 吴国清;;参与发展:上海构建和谐旅游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4 庞婷;;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朱华;董婷;;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以北川县擂鼓镇吉娜羌寨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张海霞;汪宇明;;旅游发展价值取向与制度变革: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7 赵磊;方成;;社区居民参与古镇旅游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朱家角和西塘古镇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8期

8 郭宏斌;;古民居保护中的资金拓展与民众参与——对徽州古民居“百村千幢”保护工程的反思[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吴其付;邓贵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困境研究——基于“政府失灵”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胡洋;金笠铭;;庐山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问题与整合规划[J];城市规划;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苏倪;陈原笑;;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经营模式立法问题的思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丁纪江;相西如;吴新纪;;风景区管理博弈特征及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以太湖风景名胜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进步;高萍;;论旅游的公益性与功利性[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俊;楼枫烨;;国际旅游岛开发背景下海南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海南三亚六盘黎族安置区案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邓阿岚;李庆雷;郭喜梅;;民族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障碍及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旅游地为对象[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浩;;以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旅游业发展路径探析[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原生态文化保护的社区方法[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8 夏祖煌;;风景园林实践中(城市绿地规划)公众参与的对策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祝亚;基于旅游业外部性的公共景区定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7 刘慧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建勋;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迎成;民营企业旅游景区投资与经营决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原笑;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管理立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席文;福建土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哲;云南藏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能力建设途径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小龙;基于游客价值的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小娟;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绪义;地方政府在旅游管理上的职能转变[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琼;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皖婷;我国公共景区特许经营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淳秋红;公共景区产权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元;交往型规划与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2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3 马波;公共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引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张宏胜;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规划与公众参与[J];国外城市规划;1995年01期

6 刘纬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兼与黎洁老师商榷[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刘明;旅游地周边乡村社区的功能与结构更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杨桂红;试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以碧塔海旅游景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11期

9 张登巧;西部开发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上饶市物价局课题组;冷淑莲;邱鹏;;对开征旅游资源使用费的思考——以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为例[J];价格月刊;2011年04期

2 胡文革;贺_";冯玉香;;免费西湖经营模式的探索[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4期

3 郭进辉;;我国旅游景区连锁经营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8期

4 李成华;;德夯审美漫议[J];风景名胜;2000年07期

5 ;海内名山 人间奇境[J];风景名胜;1995年07期

6 李建幸,杨擎;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按规划建设的必要性[J];思想战线;1999年04期

7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江西省风景名胜区规划委员会的通知[J];江西政报;2000年16期

8 丁香阳;诚信:风景名胜区的生命线[J];发展论坛;2002年12期

9 颜敏,赵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刍议[J];江苏商论;2003年05期

10 董杰,杨达源,张重阳;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整合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源祥;;保护建设好风景名胜区植被和生态环境是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赵强;赵洪凯;耿晓伟;;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的估算[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立力;;机遇与挑战——假日经济对我国风景名胜区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续完)[A];中国公园协会2000年论文集[C];2000年

4 李山;;基于PRED协调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设施建设初探——以风景名胜区索道建设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刘玲;;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创新项目景观影响评价[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欧阳高奇;林鹰;;风景名胜区内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以北京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金路;王磐岩;贾建中;唐进群;周雄;韩笑;;我国风景名胜区分类的基本思路[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勇强;陆涵;方可;刘毅;;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调控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魏民;;新时期风景资源价值理论的突破与创新[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罗英;;布依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纸沟调查[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雷鹏;我区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授牌[N];西藏日报(汉);2011年

2 莫非强 特约通讯员 马晓鸣;石阡申报“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N];铜仁日报;2009年

3 庄琪;政策“难为”景区 “增减”各有打算[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崔鲸涛;风景名胜区屏除违规开发模式[N];中华建筑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马疆虎;无限风光在险峰[N];西藏日报;2009年

6 张立 记者 戚潇琦;信息联络员是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力量[N];江南游报;2009年

7 薛长福;青海湖风景名胜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榜上有名[N];青海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黑毅鹤 通讯员 杨唐亮;解读修订后的《苍山保护管理条例》[N];大理日报(汉);2009年

9 驻江苏记者 周伟明;建立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记者 方晓;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争创5A级旅游景区[N];宜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晶;基于3S技术的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唐凌;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黄远水;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6 张哲;面向竞争的规制[D];东南大学;2006年

7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欢;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李娴;贡嘎山地区旅游地学特征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宁;论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以合川钓鱼城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2 梅婷婷;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芮婷婷;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品牌构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彭岚;风景名胜区融资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沈志国;关于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瑞林;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7 袁南果;黄山风景名胜区游客影响管理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胡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改革[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晶晶;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创新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6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06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