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看良渚人的农事
[Abstract]:Based on the published archaeological report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Liangzhu people in Taihu Lake and Qiantang River Basin in the late Neolithic period. It is considered that Liangzhu people are mainly engaged in rice cultivation, including indica, japonica and intermediate rice, and the main farming methods may be treadmill ploughing, collection, fishing and hunting, taro cultivation and so on.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根蟠;游修龄;章楷;闵宗殿;;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少数民族的伟大贡献[J];农业考古;198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广富林考古队;[N];中国文物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效月;安成邦;;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贺云翱;;“长江文化”与“考古学”刍议[J];长江文化论丛;2001年00期
3 金涛;金英;;舟山与日韩诸国海岛船俗文化比较[J];东方博物;2006年03期
4 蒋乐平;塔山下层墓地与塔山文化[J];东南文化;1999年06期
5 王海明;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J];东南文化;2000年07期
6 俞为洁,徐耀良;河姆渡文化植物遗存的研究[J];东南文化;2000年07期
7 孙国平;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J];东南文化;2002年03期
8 钟礼强;;略论昙石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J];东南文化;2005年06期
9 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J];古今农业;1988年01期
10 陈勤建;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覃军干;宁绍平原及邻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学研究及古环境意义[D];同济大学;2006年
2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衣晓龙;诗意的家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江荣;东乡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文婷;“木”在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的应用思路初探[D];江南大学;2011年
3 赵丽锋;近三十年浙江中国史研究特点与变迁[D];宁波大学;2011年
4 毛传澡;两套群体的灿粳分化及亲本的灿粳分化与杂种表现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5 许晓燕;造物“选”材·“适”之为良[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燕;两宋前钱塘江流域城市起源与演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丹丹;浙江史前建筑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韩苗;百越与巴的先秦考古文化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玮;黄绍z阎髡闶逼诳谷账枷胗胧导芯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金富;河姆渡遗址植物景观分析与生态修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宇鸿;《说文》中古代农牧渔猎文化钩沉——《说文》汉字民俗文化溯源研究之二[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 ;辽人绘神农采药图[J];历史教学;1981年10期
3 关云德;;满族与鼠[J];满族文学;2007年06期
4 张念书;;萨克萨瓦曼城堡太阳祭[J];拉丁美洲研究;1980年01期
5 梁家勉;;从“三才”观到制天命而用的“人治”观——“中国传统农业的哲学思想”漫谈之一[J];农业考古;1989年02期
6 杜幼德;;正确理解第一次社会大分工[J];新疆社科论坛;1990年03期
7 杜幼德;;关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J];阴山学刊;1990年02期
8 ;先秦时期的潮汕[J];文史知识;1997年09期
9 邹鸿喜;;质朴高邮[J];金山;2007年02期
10 王海龙;;析黑龙江劳动歌谣民俗文化内涵[J];语文学刊;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智仁;李经民;林建利;;燃烧室稻作生质燃烧烟尘脱水醣暨其排放特征之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方孔灿;郑晓微;吴昌明;唐筱春;吴树业;;优化稻作模式 实现稳粮增效——瑞安市推广应用四种粮经种养模式技术的探索[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3 孙爱华;朱士江;张忠学;;三江平原稻作水氮胁迫条件下的生态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曹玉红;;基于LabWindows/CVI的数据采集系统[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玉兰;;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采集实施方案[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于岱峰;吴耀宇;;人体背力、握力肌肉力量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一博;刘嫣;叶泽刚;;基于TMS320LF2407的电力暂态信号采集系统[A];第十七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小平;王莉娜;;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的采集与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9 赵海燕;孟现红;;关于提高大比例尺地形图采集精度的几点体会[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白凤芝;庞丽敏;高志杰;尹春梅;;儿科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问题及护理对策[A];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玉珍;世界稻作之源在万年[N];江西日报;2010年
2 李东戈 本报记者 姚建平;北方渔猎文明的摇篮[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张卫建;节能减排稻作模式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农民日报;2010年
4 刘善资 志远;唐山推广种植抗旱稻作品种“旱糯2号”[N];农民日报;2011年
5 刘善资、志远;抗旱稻作品种“旱糯2号”推广种植[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6 何贻赞 蔡煜X;稻花香里话院长[N];光明日报;2009年
7 李开斌;稻作抗旱技术[N];楚雄日报(汉);2010年
8 陈茁;上蔡:发现罕见渔猎聚落遗存[N];河南日报;2008年
9 邱宏;悠悠“古渔雁” “渔猎”活化石[N];沈阳日报;2011年
10 贡建新;代表建议使渔民告别漂泊生活[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朝巍;石羊河流域留茬免耕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碳和硝态氮变化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2 姚凤銮;多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崔艳云;地震预报中的电磁扰动网络化测量系统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黄山;基于碳组分分析的稻田土壤固碳优势及其保持途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宋艳波;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自强;基于PCI总线的虚拟仪器的研究[D];西华大学;2006年
2 张颖;中医临床病历采集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周龙;非水平假设观测系统设计[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刘艳滢;基于C6000的图像处理器的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黄艺海;日志安全审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道玲;Web资源采集与保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朱旭东;水稻与陆稻的耐旱性及产量潜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海英;小波分析在胎儿心音信号提取与处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巧玲;基于Web服务的网络学习行为采集与集成初步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永洪;网络分析支撑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6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0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