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8 20:53
【摘要】:卡希尔的“人是符号的动物”让符号成为人类认知事物的媒介。旅游也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旅游体验与文化符号建立一种联系,符号承担一种文化的能量交换。旅游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旅游本身的符号感知意义;对于这种快感的实现,旅游者则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解读这种符号体系,同时意味着重构这种体系,这种旅游体验就带有鲜明的符号意义。对符号学下旅游体验系统的关注也带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构建意义。 美国社会学家马康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出旅游社会学中的“舞台真实”这一概念,率先提出了旅游体验的符号意义——旅游者所经历的正是被搬上舞台的“真实性符号”;也首次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但是现实中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显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研究现状较为薄弱,正是这样一个新颖和年轻的话题,本论题势在必行,也折射出研究的创新和难度。 当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旅游体验的过程性特征时,将引领研究者从崭新的视角看待旅游体验的本质,包括体验形成的动机与期望、体验过程的构建、体验感受的真实性以及体验质量的影响因素等等问题。对于符号学下旅游体验问题的研究既具有文化解释的理论基础,也有现代化下提升旅游文明的价值意义。符号学研究注定是旅游体验研究的重要领域。 西溪湿地的实证研究表明,运用符号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游客的旅游体验问题,游客们的旅游动机正是要去体验目的地在自我心中的符号印象,而体验的过程正是符号的搜集、构建与解读的过程;旅游者对于西溪的符号态度、搜集的符号数量、符号的真实性感知及其对符号解读的结果都可以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不同符号感知类型的旅游者决定了体验动机的先验性,也呈现出体验质量的差异化。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笔者从游客角度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最终形成西溪湿地游客体验的符号学要素体系,从提高游客体验质量的角度希望对西溪湿地有旅游开发和营销上的启示。 符号化旅游让符号成为旅游者与客观世界互动的媒介,造就了各类群体对旅游符号系统的认知和创新;伴随着文化符号的创造,却对旅游符号化带来的体验性真实带来冲击,体验成为一种符号传递,成为一种实景表演。旅游体验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符号的调适和演绎变的肤浅化、舞台化。本论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就如何扩充旅游符号系统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是一些现象的组合,任何单一的范式、模式、途径、理论或研究方法都不能尽述其详;论文主张用隐喻的视角看待旅游的符号学解释,强调多学科的融合与超越,反对“预设”的理论或者问题方法导向,主张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融合,并在此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法,使民族志参与式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力求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论文重点探讨了旅游体验的符号学解释,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旅游者的体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符号学探索;为如何丰富和改进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提出了符号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这对于基于符号学下旅游体验的目的地文化保护、创新及发展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看作研究之外活力的来源(索尔特、赫思,1993;转自朱丽·汤普森·克莱斯,2005)。迄今为止,旅游研究实际上总是使用了其他学科的概念或研究方法,J。 fari(2001)描绘了旅游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和与之对应的课程开设(如图1.1),这使得旅游研究的理论更加丰富。各个学科的思想、方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同时一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一旅游研究也可以超越各个学科,,形成新知识。旅游研究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学科交叉和超越形成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想。当然,多种学科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取向迥异,让这些要素有机融合,也是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更高层面上的哲思,但这是本论文努力的方向。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角度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后继者们将符号问题的探讨推广到各类社会文化现象,认为符号必须本身是一种存在,并始终处于媒介、对象、解释三位一体的三角关系之中(图2.2)。皮尔士的贡献在于提出了阐释符号的概念,而且认识到符号的阐释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人对符号都可能产生不同的阐释。Fiske认为在这个三角形体系中,所指物一符号代表对象/概念之间指向与被指向的关系;符号一阐释符号代表所指物和阐释符号之间的关系;阐释符号一所指物代表阐释符号和对象/概念之间的关系。Br。ner(2005)认为符号不仅能代表特定的对象/概念,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的人代表某个特点的对象/概念。从这个角度说,人们使用符号的正确与错误,美与丑都受制于意识形态的评价标准。这在认识论上有重要的意义。它使人们注意到了人的思维在认知中的作用。而本文的实证研究正是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
本文编号:2516063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看作研究之外活力的来源(索尔特、赫思,1993;转自朱丽·汤普森·克莱斯,2005)。迄今为止,旅游研究实际上总是使用了其他学科的概念或研究方法,J。 fari(2001)描绘了旅游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和与之对应的课程开设(如图1.1),这使得旅游研究的理论更加丰富。各个学科的思想、方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同时一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一旅游研究也可以超越各个学科,,形成新知识。旅游研究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学科交叉和超越形成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想。当然,多种学科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取向迥异,让这些要素有机融合,也是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更高层面上的哲思,但这是本论文努力的方向。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角度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后继者们将符号问题的探讨推广到各类社会文化现象,认为符号必须本身是一种存在,并始终处于媒介、对象、解释三位一体的三角关系之中(图2.2)。皮尔士的贡献在于提出了阐释符号的概念,而且认识到符号的阐释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人对符号都可能产生不同的阐释。Fiske认为在这个三角形体系中,所指物一符号代表对象/概念之间指向与被指向的关系;符号一阐释符号代表所指物和阐释符号之间的关系;阐释符号一所指物代表阐释符号和对象/概念之间的关系。Br。ner(2005)认为符号不仅能代表特定的对象/概念,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的人代表某个特点的对象/概念。从这个角度说,人们使用符号的正确与错误,美与丑都受制于意识形态的评价标准。这在认识论上有重要的意义。它使人们注意到了人的思维在认知中的作用。而本文的实证研究正是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正;主题酒店的定位与特色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1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