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1 19:57
【摘要】:中国乡村旅游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此后,逐渐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促动下产生、发展和壮大。乡村旅游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伴生物。随着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法定节假日时段的连续与时长的增多,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意识与需求市场正日趋完熟。此外,各地的乡村旅游业还依托于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而不断壮大;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与体验旅游等主题旅游类型层出不穷。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甘孜藏族自治州(文章简称甘孜州)乡村旅游事业拉开序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中成熟国家和地区经验总结发现: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更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首先,文章从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类型、相关理论研究及国内外发展实例入手,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作为甘孜州“藏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借鉴之用;其次,通过对甘孜州“藏家乐”乡村旅游形成过程的梳理,归纳出甘孜州“藏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正视其在甘孜州经济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第三,借助营官村“藏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实例进行分析,并对甘孜州“藏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描述,进一步总结了甘孜州“藏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文献综述及实例分析,对甘孜州“藏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发展建议。 “藏家乐”乡村旅游是以具有藏式特色的民居接待为核心,以藏族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资源为背景,以直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为目的。甘孜州“藏家乐”是康巴藏区的一朵奇葩。甘孜州发展“藏家乐”乡村旅游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一方面,依托于甘孜州地属青藏高原的环境优势,特有的锅庄经济和千百年来形成的川藏茶马古道;另一方面,在于它自身蕴藏巨大的开发潜能和文化价值。甘孜州“藏家乐”乡村旅游的形成始于营官村“康巴藏家第一庄”的成立,它不仅使营官村寨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且有力的推动了甘孜州内各县乡村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海金;;基于功能融合视角下的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2 董志文;张萍;;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路幸福;陆林;;国外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魏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翠娟;;中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6期

6 万红莲;;“农家乐”特色旅游企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岚皋县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7 王永强;冯军;;海南“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5期

8 李学东,郭焕成;西南地区观光农业发展与经营特点初探——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农家乐”为例[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9 鄢杰;民居接待: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产业创新[J];经济学家;2004年03期

10 格勒;木雅藏族的形成及其族属考辨[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88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王浪;[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宝巍;旅游扶贫理论研究及在黑龙江省应用的实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2 谢晓岗;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3 邓映红;朗德上寨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杨惠玲;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4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64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