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2 11:22
【摘要】:吐鲁番是新疆发展旅游业比较早的地区,也是新疆仅有的三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相对成熟的旅游发展经验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本文在整理和总结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结合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一般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主体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本文研究的基本资料,针对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对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参与模式综合分析,从社区居民、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的不同视角出发,对已有的参与模式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出适合吐鲁番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 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位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大多数旅游社区可能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和环境差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就是其独特的文化。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质应定位于社区居民的脱贫致富和谋求发展,因此社区居民如何有效地参与到旅游发展当中,并保障其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是吐鲁番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本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优势在于其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比较好、文化特殊性突出以及经济发展的时空特性,这些因素导致了目前吐鲁番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为:社区个体居民参与经营、社区组织参与管理、旅游企业干涉等比较简单的经营和管理环节。为了使社区能够真正地、实质性地参与旅游发展,就要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合吐鲁番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是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结果得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增加居民经济收入,而且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意识,在游客体会原汁原味的旅游氛围的同时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有利于各旅游社区乃至整个吐鲁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从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社区应该根据社区旅游资源条件、发展现状来构建相应的参与旅游发展模式。在法律、法规制约,民间组织监督、协调和制衡的条件下按照政府主导决策和宏观指导,旅游企业与社区紧密配合,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努力构建适合本地需求的社区参与模式来促进吐鲁番的旅游发展以及旅游社区的发展。
【图文】:
图 3-1 新疆吐鲁番区位图吐鲁番突厥语是“富庶丰饶”之意;维吾尔语由“吐尔番”转来,是“都会”之意,意为“水果多的地方”。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天山南麓的山间盆地--吐鲁番盆地的中间。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塔格山,北至天山分水岭,与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县毗邻。吐鲁番市现辖七乡、两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九十三个村民委员会。1984 年 12 月撤县设市,直属吐鲁番地区。总面积 15738平方公里,2011 年底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总人口为 28.35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22.61 万。主要民族成分包括维吾尔族 20.52 万人,占总人口的 72.38%;汉族 5.74 万人,占总人口的 20.24%;回族 3.87 万人,占总人口的 13.65%[48]。吐鲁番是新疆开发旅游最早的地区,使吐鲁番成为了新疆重要的旅游品牌,,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吐鲁番市区建成开放的旅游景点达 20 余处,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不断加大旅游
图 3-2 吐鲁番市近郊旅游资源分布图首先,有着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吐鲁番是现代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吐鲁机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不但使区内陆路交通更加便捷、通畅,而且与全疆国甚至世界的联系和交通也更加的方便。其次,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吐鲁番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好、知名高,可概括为“四最”: 资源最丰富、景点最集中、产品最精绝、内涵最神。目前吐鲁番地区共开放了 23 个景区,其中有 5 A 级旅游景区 1 处(葡萄沟区),4A 级旅游景区 2 处(坎儿井乐园、火焰山),3 A 级旅游景区 6 处,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 个(吐鲁番市),这些集人景观、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区)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再次,国内旅游升温,丝路旅游趋热。旅游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点,也是新疆经济发展中真正的“朝阳产业”。另外,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从政策上对旅游业的支持也为吐鲁番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十八大”报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本文编号:2564450
【图文】:
图 3-1 新疆吐鲁番区位图吐鲁番突厥语是“富庶丰饶”之意;维吾尔语由“吐尔番”转来,是“都会”之意,意为“水果多的地方”。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天山南麓的山间盆地--吐鲁番盆地的中间。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塔格山,北至天山分水岭,与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县毗邻。吐鲁番市现辖七乡、两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九十三个村民委员会。1984 年 12 月撤县设市,直属吐鲁番地区。总面积 15738平方公里,2011 年底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总人口为 28.35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22.61 万。主要民族成分包括维吾尔族 20.52 万人,占总人口的 72.38%;汉族 5.74 万人,占总人口的 20.24%;回族 3.87 万人,占总人口的 13.65%[48]。吐鲁番是新疆开发旅游最早的地区,使吐鲁番成为了新疆重要的旅游品牌,,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吐鲁番市区建成开放的旅游景点达 20 余处,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不断加大旅游
图 3-2 吐鲁番市近郊旅游资源分布图首先,有着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吐鲁番是现代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吐鲁机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不但使区内陆路交通更加便捷、通畅,而且与全疆国甚至世界的联系和交通也更加的方便。其次,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吐鲁番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好、知名高,可概括为“四最”: 资源最丰富、景点最集中、产品最精绝、内涵最神。目前吐鲁番地区共开放了 23 个景区,其中有 5 A 级旅游景区 1 处(葡萄沟区),4A 级旅游景区 2 处(坎儿井乐园、火焰山),3 A 级旅游景区 6 处,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 个(吐鲁番市),这些集人景观、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区)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再次,国内旅游升温,丝路旅游趋热。旅游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点,也是新疆经济发展中真正的“朝阳产业”。另外,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从政策上对旅游业的支持也为吐鲁番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十八大”报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艳;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姜莉;;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3 AnnaSpenceley,刘晓晔;南非两个自然旅游经营项目中的当地社区受益体系[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4 唐承财;向宝惠;钟林生;成升魁;;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5期
5 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6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7 周玉翠;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3期
8 谌莉;杨兆萍;陈学刚;刘旭玲;;喀纳斯图瓦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9 苗红;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系统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相军;杨桂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制度变迁机理研究——以梅里雪山雨崩藏族村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564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6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