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23:58
【摘要】: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虽然它的历史不过100多年,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然而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人们忽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严重危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威胁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现代旅游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而兴起,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旅游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正是近20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旅游业的一个分支。虽然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生态旅游业拥有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基础,但与生态旅游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已开展的所谓生态旅游,从实质上讲只是以风光旅游和野生动植物观赏为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这些以自然资源为主要访问对象的游客们其实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反而造成了新的压力,给自然生态保护增加了难度。生态旅游一词在我国正被广泛使用,且在许多场合被滥用为商业旅游的标签,甚至成为地方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兜售自然资源的口号。 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者及其行为、生态旅游区及其功能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的情况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生态旅游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成果并不多见。盲目实践的根源在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本论文试图研究中国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本研究从系统整体的高度着眼,将研究对象(生态旅游业)置于旅游学、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及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的研究框架中。 本论文分除前言以外,共有六章。 前言 笔者首先提出将生态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研究手段以及理论创新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 1.生态旅游不只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思想,笔者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旅游体系进行了界定。针对国际上生态旅游研究只侧重自然生态旅游的局限性,本论文特别强调了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旅游流不仅包括旅游客流,还应包括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一个复杂 的网络体系,据此对传统旅游流的概念进行了扩展,并相应提出了生态旅游流的 概念; 3.建立中国生态旅游认证体系迫在眉睫。要想使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自然保 护区、生态旅游地及其周边的社区,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进行生态旅游的认证。 然而,生态旅游的认证在中国还是个空白。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资料主要包括:近年 来直接对生态旅游进行研究的国内外文章、文献:与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有关的 理论文献;有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文化遗产等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状况 的报告、调查;生态旅游经济学文献。 第一章 国内外找概研究综述 从国内外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生态旅游 实践两个角度,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理论和实践进展进行全面综述。首先对现有 的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总结各家之言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 以生态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内涵,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具有明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参与性 强、品位高雅,能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旅游体系。它以 协调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内容,追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协同发展。不仅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思想。 接着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国外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和生态旅游的评价研究。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关于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内涵及生态旅游内容的研究;开展生态旅游的 现状以及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展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 本章还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实践进行了综述。分别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的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经验,并提出了国外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共同特点,主要 包括:建立以生态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强化政府对生态旅游业的管理;保护区分 地目标管理制度;旅游经营与管理相分离制度;制订国家级生态旅游政策;减少 政府投入,鼓励旅游创收;实行比较开放的公园管理体制。同时,本章还简单回 顾了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历史,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 生态旅游业为例。 第二章 生态湖的理论基础与生态旅游系统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包括生 态旅游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是生态旅游 地开展生态旅游所依据的生态学伦理思想,它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春;关萍;;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吉林市生态旅游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2 方健;;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J];质量与标准化;2011年08期

3 张雪威;;为你而来,飘动的绿色之旅[J];数据;2011年08期

4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 荔波宣言[J];人与生物圈;2011年03期

5 ;生态旅游发展大事记[J];生命世界;2011年07期

6 赵中山;;商州发展生态旅游的着力点[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7 何萍;王明成;;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5年S1期

8 谭长德;;团结奋进谋发展 继往开来构和谐 为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名镇”而不懈奋斗[J];衡阳通讯;2011年07期

9 李静;;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郑苗;;浅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佳;李洪远;;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田勇;;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申鹏鹏;;北京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A];“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大北京’论文集[C];2004年

4 易成波;刘娜;张斌;毛长义;黄正文;艾南山;;康定木雅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探索[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5 孙平;;生态旅游的思考[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洪波;;生态旅游等级评价探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吴忠宏;洪常明;;澎湖群岛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8 田一丁;;警惕“生态旅游”的反生态取向[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郑洲;;生态旅游: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10 宋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文凯;生态旅游靓点多[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翟星;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N];团结报;2005年

3 子阳;生态旅游环保为先[N];吉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赵一;大手笔 升级生态旅游[N];成都日报;2004年

5 田开春(作者系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关于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生态旅游的思考[N];张家界日报;2005年

6 杨秀峰;生态旅游正提速前行[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庞磊成;依托生态优势 做大旅游品牌[N];潮州日报;2007年

8 龙金毓邋张永林 本报记者 靖晓燕;从容布局 步履坚定[N];贵州日报;2008年

9 吴晓东 记者 陈春梅;鼎翔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审定[N];盘锦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龙金毓 张永林;护环境 惜资源 利地方 惠百姓[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2 刘存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效率与区域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3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尹新哲;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系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李宇宏;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10 韦新良;森林生态旅游系统数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e呍

本文编号:2600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00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