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设计振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6:36
【摘要】: 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南通作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较完好的保存了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南通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图案艺术性强,是中国蓝印花布的典型代表,是全国研究、开发、生产和传承民间蓝印花布的重点地区。南通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发展新品面料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台布壁挂系列、服饰系列、工艺品系列、鞋帽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本文主要以南通传统蓝印花布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现代产品设计的角度,探索蓝印艺术的创新性继承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论文的主要内容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介绍我国目前蓝印花布的继承与发展现状,提出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在整个印染工艺体系中蓝印花布工艺的特点,及南通蓝印花布的代表性地位。第二章从色彩和图案两个方面对南通蓝印花布艺术进行详细分析,提炼出艺术特征元素。第三章从对当代南通蓝印花布的保存与开发的现状分析中,提出该艺术的创新性继承的建议。第四章将研究的设计策略应用于几个具体的设计实例中。结论部分总结本文得出的研究成果及见解,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思考方向。
【图文】:
版将防染糊剂刮印于面料表面。刮浆用的刮刀在江浙一带一般用铁锻制而成,手柄为木制圆形,在湖南、湖北也有用牛角和木板做成的刮刀。刮浆时用力要均匀,接版也很重要,花形复杂时对版要准确,排版要自如。待浸染上色后再用工具铲除防染剂,即显现出白色的图案花纹来。(见图1一3)吴元新编著.中国蓝印花布纹洋大全「M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2一148
再将土靛倒入箩中,在缸水中淘,使细靛漏下去,粗草留下来,再把碱和石灰以及甜酒按比例配入水中酿缸。下靛后待缸中的图1一4调制染液染料浓度配置合适后便可将布入缸染色了。[1](见图1一4为调制染液)染坊中有本领的师傅是受人尊敬的,,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通过看、听、闻就能掌握下靛后缸内染料的浓度(色率)。过去曾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头等师傅掀蓬盖,二等师傅标棍摆,三等师傅看飞杯。据说头等师傅只要把蓬盖掀起(蓬盖是盖于染缸上,用竹蔑、芦叶夹制成圆锥形的、好似斗笠的盖子。),一看染液就能辨别染缸中染料的多少、是否需要加料、要加多少的天平等等。二等师傅除了看,还得用撬布的棍子在染液里摆几下,以便看清染液里的变化,随着染液波动传出的气味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523.2
本文编号:2641208
【图文】:
版将防染糊剂刮印于面料表面。刮浆用的刮刀在江浙一带一般用铁锻制而成,手柄为木制圆形,在湖南、湖北也有用牛角和木板做成的刮刀。刮浆时用力要均匀,接版也很重要,花形复杂时对版要准确,排版要自如。待浸染上色后再用工具铲除防染剂,即显现出白色的图案花纹来。(见图1一3)吴元新编著.中国蓝印花布纹洋大全「M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2一148
再将土靛倒入箩中,在缸水中淘,使细靛漏下去,粗草留下来,再把碱和石灰以及甜酒按比例配入水中酿缸。下靛后待缸中的图1一4调制染液染料浓度配置合适后便可将布入缸染色了。[1](见图1一4为调制染液)染坊中有本领的师傅是受人尊敬的,,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通过看、听、闻就能掌握下靛后缸内染料的浓度(色率)。过去曾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头等师傅掀蓬盖,二等师傅标棍摆,三等师傅看飞杯。据说头等师傅只要把蓬盖掀起(蓬盖是盖于染缸上,用竹蔑、芦叶夹制成圆锥形的、好似斗笠的盖子。),一看染液就能辨别染缸中染料的多少、是否需要加料、要加多少的天平等等。二等师傅除了看,还得用撬布的棍子在染液里摆几下,以便看清染液里的变化,随着染液波动传出的气味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523.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月梅;;南通土布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文珍;南通蓝印花布的装饰意涵及其设计应用[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晓娟;蓝印花布纹样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3 王雪娇;魏县民间印花布工艺与艺术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1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4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