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

发布时间:2020-06-03 08:39
【摘要】: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事物,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引起了全球各个领域研究者、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应该实现哪些目标?在其目标实现过程中,有哪些主体参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存在何种关系?对于一个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应该如何认识并发展生态旅游?这些都是本论文所要研究和力图解答的问题。 除导言外,论文共分四章,围绕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生态旅游的认识、生态旅游的多重目标和多个主体、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理论和实践的背景、特征、现状、问题,是开展相关分析的基础。论文第一章“兴起与演变: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困扰生态旅游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于生态旅游是什么,生态旅游应该实现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缺乏统一的认识。 面对什么是生态旅游这个基本问题,研究者们解读众殊。论文第二章“争论与辨析:生态旅游的认识”,全面、细致地梳理了生态旅游的界定、定义的分歧和演变、生态旅游提出的背景、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可替代旅游、可持续旅游、社区旅游等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针对生态旅游提出的各种质疑和指责。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要认识生态旅游,需要从参与主体(WHO)、参与动机(WHY)、发展原则(WHICH)、发展领域(WHERE)、实施方式(HOW)和实际效果(WHAT)等六个角度来把握。 生态旅游要实现什么目标?哪些主体参与目标的实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关乎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作者在第三章“冲突和协调:生态旅游的目标和主体”中不惜笔墨,花费了较多篇幅来讨论生态旅游的目标和主体。在目标方面,文章从保护和发展两个角度,环境、经济、社会、体验四个纬度,保护区、旅游业和当地社区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旅游目标的多重性,并指出其间存在既对立又协调的矛盾关系。在利益相关者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几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在参与生态旅游时自身所面临的追求和约束的双重性(即当地社区面临市场参与和文化生存,旅游者面临需求满足和行为约束,旅游企业面临利润获取和社会责任,保护区面临资源保护和经济自养的双重性等),以及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保护区与当地社区是共存还是排斥,旅游者对当地社区是尊重还是侵蚀,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是互补还是替代等)。另外,还就生态旅游的核心主体——当地社区及其参与生态旅游的方式、效果等进行了分析。论文指出,发展生态旅游,要实现多重性的目标,获得一个协调的共生系统,需要对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条件、共生界面、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调整,需要通过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让渡、“讨价还价”、相互妥协、共同协作建立一个新的利益获取和分配机制。文章还探讨了政府、旅游业、当地社区、旅游者、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和相关机构、媒体、多边援助机构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发展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如何来认识生态旅游,分析其现实条件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发展道路,是本文的写作初衷,也是其落脚点。论文第四章“借鉴与探索: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现状、存在问题,借鉴国际上在规划、管理、评估、监控、认证等方面比较成熟的做法,提出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实施系统。 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表现为两个特点:其一是自然科学研究多,社会科学研究少;二是分散研究多,系统研究少。本文主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尤其是其多重目标和多个主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果说有什么创新或者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的话,那就是利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生态旅游进行分析,试图解析生 态旅游目标间的关系,以及参与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 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为解决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一 些建议,为处理好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图文】:

生态旅游,旅游企业,社区参与,追求利润


是要通过合理的参与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对其经济、社会、心理和政治上的赋权,这样才能使其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产生自觉的保护行动,从而维护生态旅游赖以存在的资源基础,并确保生态旅游多重目标的实现(见图3.3.1)。显然,当地社区参与的主要动机是获得经济、社会、心理和政治等方面的赋权,而其追求自身利益的行动寡观上也促成了生态旅游整体目标的实现自然和文化脆旅源保护社区自觉的保图3.3.1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假设条件(2)对旅游企业而言,要求其在追求利润的可获得性和经营的连续性的同时,担负保护资源的社会责任,就需要通过认证标识获得市场优势,通过税费优惠获得经济激励,通过签订保图3.3.2旅游企业参与生态旅游的假设条件护契约、中请经营许可证等接受约束,从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形象,促使企业真正自觉地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见图3.3.2)。通过这样的机制,旅游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旅游目标的实现。1需要说明的是

生态旅游,经营许可证,社会形象,旅游企业


图3.3.2旅游企业参与生态旅游的假设条件护契约、中请经营许可证等接受约束,从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形象,促使企业真正自觉地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见图3.3.2)。通过这样的机制,旅游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旅游目标的实现。1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博弈分析的数理表达都是针对两个博弈方,由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很多,因此很难用数理公式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察赋、行为原则以及合意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59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粟路军;何学欢;;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及展望[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刘静艳;;从系统学角度透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3 李凡;蔡桢燕;;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姚德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素霞;基于SWOT分析的固始县旅游发展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耿宝江;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钟绍军;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和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张禹;乡村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4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94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2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