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民间剪纸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23:09
【摘要】: 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已有四十种剪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保护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活态流变性是民间剪纸手工艺的基本特征,只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真正地保护和延续这种传统技艺。虽然目前民间剪纸已经或多或少的进入了市场,但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保护体系,是盲目的、缺乏竞争力的。 本文通过浙江乐清细纹刻纸的实际案例,分析民间剪纸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危机和机遇,提出用生产性保护理论来指导民间剪纸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讨民间剪纸生产性保护系统的构建和发展逻辑,以及如何对民间剪纸进行有效的价值转化,促进其传播与开发。
【图文】:

剪纸,陕西


图 01 陕西剪纸《耕作》 白凤兰 图 02 河北剪纸《戏剧脸谱》王老赏 图 03 扬州剪纸《梅鸟》张永寿多元民俗生活是中国剪纸民俗文化的机体。剪纸在民间的存在首先是实用的,欣赏和娱乐寓于其中。亦神亦人、圣俗兼备、和中求争的礼俗精神及其种种喜庆、丧悼、奠祭形式,为剪纸民俗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成分和附加条件。8民间剪纸不仅出现在巫术信仰祭祀中、岁时节日环境中,还伴随人生礼仪的始终,记录其完整的过程。至宋元以后,剪纸更加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随着众多的民间习俗的演变发展而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融入生产、生活及信仰等各种民俗,春节的窗花与门笺、元宵节灯花、婚礼习俗的喜字花、丧葬习俗的魂幡纸钱、剪纸纪岁的十二生肖、正月初七的人日人胜、各种服饰花样以及居宅居室剪纸贴饰等等,都与各种民俗活动不可分割。直到现代社会,剪纸民俗文化的宗教与神性色彩大幅度减弱,更多的是同世俗化的节日、婚丧活动发生关系,并以中介、象征方式,在这些礼俗生活机体上延续、扩展。

剪纸,脸谱,戏剧,河北


图 01 陕西剪纸《耕作》 白凤兰 图 02 河北剪纸《戏剧脸谱》王老赏 图 03 扬州剪纸《梅鸟》张永寿多元民俗生活是中国剪纸民俗文化的机体。剪纸在民间的存在首先是实用的,欣赏和娱乐寓于其中。亦神亦人、圣俗兼备、和中求争的礼俗精神及其种种喜庆、丧悼、奠祭形式,为剪纸民俗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成分和附加条件。8民间剪纸不仅出现在巫术信仰祭祀中、岁时节日环境中,还伴随人生礼仪的始终,记录其完整的过程。至宋元以后,剪纸更加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随着众多的民间习俗的演变发展而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融入生产、生活及信仰等各种民俗,春节的窗花与门笺、元宵节灯花、婚礼习俗的喜字花、丧葬习俗的魂幡纸钱、剪纸纪岁的十二生肖、正月初七的人日人胜、各种服饰花样以及居宅居室剪纸贴饰等等,都与各种民俗活动不可分割。直到现代社会,剪纸民俗文化的宗教与神性色彩大幅度减弱,更多的是同世俗化的节日、婚丧活动发生关系,并以中介、象征方式,,在这些礼俗生活机体上延续、扩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528.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叶崇凉;城镇化背景下民间手工艺传承保护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2 李慧;蔚县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3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03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