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对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6-21 13:59
【摘要】: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方兴未艾,风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旅游带来的诸多影响。现实中的风景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风景区旅游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风景区及风景资源的内容、功能、发展历程,并结合实例说明了风景区旅游开发的现况及突出的问题。面对国情,在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认识层面、规划层面、管理层面论述了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风景区内的过度开发和错位开发,进而提出恢复和保持其原有风貌,实现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策略。文章重点以泸沽湖风景区为例,由泸沽湖风景资源的分析入手,调查分析该地区旅游对风景资源影响的现实情况,针对该地区风景资源不断受旅游发展威胁的状况,尤其是泸沽湖地区罕见的走婚习俗和母系社会文化如何避免非常规变迁核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期能为不断发展完善的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592
【图文】:
在“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长城,在八达岭长城风景区,旅游设施花样百出,节假日游人云集,环境污染,更有甚者,旅游团为招揽生意竟然把外国游客的生日宴摆到烽火台上,这种种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历史文物(如图1一l);在湖南省的衡山风景区,宾馆酒楼众多,一派山城景象;在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内,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成了有接待能力的客栈;而在张家界的保护区内,国家部委建设的宾馆就有二三十家,有一些甚至建在生态核心区。北海银滩号称“天下第一滩”,仅2002年就接待了350万游客,过度开发使这片沙滩沙质恶化变黑,防护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原生植物消失。(程义峰、王瑾,2003)图1一1:人们对长城破坏的种种行为(依次为旅游人数量过多、不尊重历史遗迹肆意开宴会、未经允许的野营、城墙之上乱写乱画)F19
而且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地区旅游村镇建设、促进当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公众通过旅游获取了大量的社会效益,同时风景政府和居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开发使风景区的可来源,而经济收益的增长也带动了风景区内居民的保护热情其次,有利于促进风景区内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旅游业是旅游者正是为了追求一种不同文化的感受才参加旅游话动的的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恢复和开发,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重视和发扬,濒临湮灭的历另外,通过对风景区内自然文化遗产的的旅游体验,激究兴趣,使更多的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风景区的保中来,有利于风景区进一步完善。3.2.2旅游开发对风景区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必定利用资源,而其利用的过程无论其结果如及人文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旅游影响的层面相当
本文编号:2724166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592
【图文】:
在“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长城,在八达岭长城风景区,旅游设施花样百出,节假日游人云集,环境污染,更有甚者,旅游团为招揽生意竟然把外国游客的生日宴摆到烽火台上,这种种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历史文物(如图1一l);在湖南省的衡山风景区,宾馆酒楼众多,一派山城景象;在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内,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成了有接待能力的客栈;而在张家界的保护区内,国家部委建设的宾馆就有二三十家,有一些甚至建在生态核心区。北海银滩号称“天下第一滩”,仅2002年就接待了350万游客,过度开发使这片沙滩沙质恶化变黑,防护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原生植物消失。(程义峰、王瑾,2003)图1一1:人们对长城破坏的种种行为(依次为旅游人数量过多、不尊重历史遗迹肆意开宴会、未经允许的野营、城墙之上乱写乱画)F19
而且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地区旅游村镇建设、促进当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公众通过旅游获取了大量的社会效益,同时风景政府和居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开发使风景区的可来源,而经济收益的增长也带动了风景区内居民的保护热情其次,有利于促进风景区内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旅游业是旅游者正是为了追求一种不同文化的感受才参加旅游话动的的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恢复和开发,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重视和发扬,濒临湮灭的历另外,通过对风景区内自然文化遗产的的旅游体验,激究兴趣,使更多的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风景区的保中来,有利于风景区进一步完善。3.2.2旅游开发对风景区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必定利用资源,而其利用的过程无论其结果如及人文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旅游影响的层面相当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卓辉;风景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敏;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罗斌;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4 励娜;延续与发展[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抒音;风景区生态资源评价与生态规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楠;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2724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2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