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5:38
【摘要】: 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规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建设、社会文化进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本文认为,在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上,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构建旅游产业区域效应及其调控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是我国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本文从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互动视角探讨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产生规律和调控路径。通过深入分析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空间、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作用效应的形成机制,进而系统把握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演化规律,同时也是解释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并且本文强调,从旅游产业与区域互动视角构建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调控机理与调控路径体系是解决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之间非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的新途径。本文整体采用理论-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研究手段上综合采取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在进行旅游产业相关概念界定以及辨析的基础上,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对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建立了本文研究的框架体系。 第二章: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研究的基础理论。基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建设、社会文化进步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相互作用的视角,分别研究了旅游产业关联与结构演变理论、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理论、旅游产业与社会文化整合理论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化理论,为全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效应分析。界定了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内在结构及其逻辑层次。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旅游产业的区域经济效应、区域空间效应、区域社会文化效应以及区域生态环境效应。构建了全文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 第四章: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评价与调控机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变化两个视角研究了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时空演化阶段及其表现。建立了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提出了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调控机理,为实证调控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研究基础。 第五章:大连市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特征与评价。以大连市为实证研究区域,分析了大连旅游产业发展条件与特征,梳理了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演化轨迹与阶段表现。在此基础上,应用前文构建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对大连市旅游产业区域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了大连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基本评价结论。 第六章:大连市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调控体系。基于大连市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过程演化以及定量评价结果,提出了大连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调控背景和调控目标。基于目标实现,重点研究了大连市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调控路径以及调控对策,以为大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及与区域互动协调提供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
【图文】:

空间结构模式,服务职能


29的基本结构(即更高等级的旅游中心地),但并未改变自身的组织形态(图2-4)[107]。图2-4 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模式(K=3)资料来源:徐小波,袁蒙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及组织效率的系统学审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5):103-107.旅游中心地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在自身提供旅游吸引物,而是体现在旅游者接触旅游吸引物的过程中承担中继、媒介的作用,发挥对外旅游服务职能。一般来讲,旅游中心地所提供的服务职能可以分为五类基本职能,即旅游交通服务职能、旅游接待服务职能、旅游信息服务职能、旅游管理服务职能和旅游集散职能。在空间上旅游中心地与区域内的旅游功能区、旅游交通线路等整合为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包括三种要素,即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其中,点要素包括旅游中心地、旅游目的地;线要素包括联系旅游中心地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内旅游线路、联系不同旅游中心地的区域间旅游线路等;面要素包括旅游资源分区、旅游功能区、旅游圈等[108]。同时,每个旅游地根据其资源开发状况都可以划分为现状旅游区域和远景旅游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边缘空间,旅游流,结构模式,核心


烈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随着核心区经济能量的成对边缘区的支配态势;另一方面能量逐步溢出,缘农村地区通过极化与扩散效应相互作用,带动区边缘”理论为区域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一构关系与经济发展的阶段相联系,这就为区域规划undgren)和布里敦(Britton)等人直接建立了关于边缘地区对核心地区的依赖。Weaver(1998)利用立尼达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达群岛进行04)从旅游流的角度探讨了区域旅游核心-边缘空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分析离不开对客源地与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以旅游流为基础的区域旅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9期

2 阮莉莉;高云峰;罗艳;;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研究——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比较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3 关俊利;;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梅春;;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基于广义脉冲效应函数的实证检验[J];商业时代;2011年23期

5 赵书扬;康宇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黄飞鸣;;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调控新范式[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7 郑平;汪东亮;刘琼英;;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产业结构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8期

8 姜同仁;钱杰;;安徽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6期

9 王忠;;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年06期

10 陈柏林;刘又堂;;加快转变广西旅游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雪;;论沈本一体化中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李二玲;李小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的结构特性及其区域效应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4 徐瑛;;资源税调整的区域效应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许申来;陈利顶;;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少东;李非;;区域是影响外资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潘根兴;;土壤环境科学某些前沿问题[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8 孙e

本文编号:2724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24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