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传统手艺产品—瓷胎竹编的现状研究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0-07-25 21:45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保持地域民族特色,民间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站稳脚步,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对传统手艺的市场调查,结合实际,选取成都瓷胎竹编作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有个别到一般,从对瓷胎竹编的创新体验上升到对传统文化如何发展这一问题的理论认识高度。并通过自己的一些创新试验,在实践中寻找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 本文从瓷胎竹编的起源、发展、文化背景入手,把握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功能;然后从它的制作工艺、材质的艺术魅力,图案风格特点等方面,来领悟瓷胎竹编的精湛手艺和文化神韵;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从而对瓷胎竹编手艺的进一步认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产,注重传承性,特别是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突出了人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主体地位,使之适应现代社会,走现代发展之路,对其进行创新,赋予瓷胎竹编新的功能、新的形式,最后通过艰辛的调研和创作的苦乐两方面来阐述设计构思过程,做出创作作品。 对瓷胎竹编的悉心研究丰富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开阔了自己的审美视野,并对瓷胎竹编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发展之路。 在现代工业背景下的瓷胎竹编正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528
【图文】:
85%分布在亚#I1(约1190国家,如哥伦比亚、墨西哥、巴西、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有39属500的,共13属、130余种。据1988年一林面积513万亩,其中楠竹面积28.8210多亿株〔’2〕。四川竹资源丰富,但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对其成。竹竿是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了解一下竹材的内部组织:竹青、
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3抽匀刀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4劈竹器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5抽匀刀作者拍摄于成都图3一6砍竹刀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7瓷胎竹编常用工具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3.2.2前工序1.锯节瓷胎竹编选用的是成都产的慈竹,在采伐了竹材,并且作了相应的处理以后,选择竹竿的中部竹节相对长一些的竹子进行加工。锯竹分为手工锯竹和机械锯竹。民间常用的手工锯竹就是用细木工锯和24厘米的小钢锯。而机械锯竹所用的机器是圆盘图3一8锯竹作者拍摄于成都
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3抽匀刀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4劈竹器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5抽匀刀作者拍摄于成都图3一6砍竹刀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7瓷胎竹编常用工具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3.2.2前工序1.锯节瓷胎竹编选用的是成都产的慈竹,在采伐了竹材,并且作了相应的处理以后,选择竹竿的中部竹节相对长一些的竹子进行加工。锯竹分为手工锯竹和机械锯竹。民间常用的手工锯竹就是用细木工锯和24厘米的小钢锯。而机械锯竹所用的机器是圆盘图3一8锯竹作者拍摄于成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528
【图文】:
85%分布在亚#I1(约1190国家,如哥伦比亚、墨西哥、巴西、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有39属500的,共13属、130余种。据1988年一林面积513万亩,其中楠竹面积28.8210多亿株〔’2〕。四川竹资源丰富,但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对其成。竹竿是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了解一下竹材的内部组织:竹青、
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3抽匀刀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4劈竹器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5抽匀刀作者拍摄于成都图3一6砍竹刀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7瓷胎竹编常用工具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3.2.2前工序1.锯节瓷胎竹编选用的是成都产的慈竹,在采伐了竹材,并且作了相应的处理以后,选择竹竿的中部竹节相对长一些的竹子进行加工。锯竹分为手工锯竹和机械锯竹。民间常用的手工锯竹就是用细木工锯和24厘米的小钢锯。而机械锯竹所用的机器是圆盘图3一8锯竹作者拍摄于成都
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3抽匀刀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图3一4劈竹器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5抽匀刀作者拍摄于成都图3一6砍竹刀图片来源于《竹编技巧》图3一7瓷胎竹编常用工具作者拍摄于竹编加工厂3.2.2前工序1.锯节瓷胎竹编选用的是成都产的慈竹,在采伐了竹材,并且作了相应的处理以后,选择竹竿的中部竹节相对长一些的竹子进行加工。锯竹分为手工锯竹和机械锯竹。民间常用的手工锯竹就是用细木工锯和24厘米的小钢锯。而机械锯竹所用的机器是圆盘图3一8锯竹作者拍摄于成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杨;;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范式[J];艺海;2010年11期
2 罗伯特·雷顿;徐飙;赵屹;唐家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三)[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卢纯福;;龙泉宝剑传统工艺的承袭和创新[J];文艺研究;2009年04期
4 符娅;王德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符娅;王德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6 傅兟;;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技术的交融与研究[J];江苏陶瓷;2007年05期
7 张文s
本文编号:2770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7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