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集安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海燕;;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J];福建地理;2005年04期
2 金周益;;旅游地形象定位和形象传播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6年06期
3 杨舒丹;马耀峰;;基于旅游市场调查的旅游形象传播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武小菲;戴生岐;;试用营销与企业品牌形象传播——基于网络路径的分析[J];新闻知识;2009年10期
5 肖令爽;;浅谈海南景区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旅游形象广告与口号的创新——以海南蜈支洲岛度假区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1年06期
6 张志平;创名牌应立足于高品质与高名度的统一[J];经济师;2002年12期
7 沈燕;张敏红;;浅析旅游博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0年12期
8 张静茹;;媒体传播中的“大学生村官”探析[J];中国报业;2011年14期
9 天方;;城市与旅游形象的传播先锋——访“绿色奥斯卡”金奖得主王国平[J];上海商业;2007年05期
10 王中雨;;郑州旅游形象传播策略初探[J];新闻爱好者;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关于都市科技形象传播的若干思考[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汝东;;论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宗教修辞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张巨才;;基于品牌定位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河北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母进炎;;传播与接受——岳飞形象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嬗变[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5 张蓉;;传播学视阈下的区域形象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张蓉;;传播学视阈下的区域形象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卿志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海南旅游形象传播的思考[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9 雷鸣;王小川;;论品牌形象的二维多层次整合营销传播[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易剑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形象塑造与媒体应对[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中学 高正伟;注重旅游形象传播 打造“黄冈旅游”品牌[N];黄冈日报;2011年
2 新华;发挥航天技术优势 助推中国形象传播[N];中国航天报;2009年
3 曹劲松;充分发挥网络发言人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4 钱建强;不能用法律之刀剔除文化印象[N];光明日报;2009年
5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公司 王延颂;城市魅力的形象传播[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杨徽;如何谋求烟草企业形象传播的突破[N];经理日报;2006年
7 李彦冰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国家理念:国家形象传播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永平;包公文学形象传播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9 吴仁超;品牌传播不能急功近利[N];民营经济报;2008年
10 管克江;不带偏见才能读懂中国[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芳;高等学校品牌经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毅;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帆;形象传播与组织公关—国家体育总局形象建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关于提升集安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蓓莉;新媒体对公安形象传播的挑战与机遇[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圆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唐煜;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永昶;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郑潇;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公益形象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懿;铜鼓形象传播初探[D];广西大学;2012年
8 肖泽平;重庆北部新区政府形象传播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艳松;中小企业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胡瑛;关于旅游地形象建设的系统研究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编号:2770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7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