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为例

发布时间:2020-09-27 11:23
   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它的结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必将直接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兴衰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发展战略明确地提出我国旅游产品发展的三种基本模式,即东部地区上水平,出精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中部地区上规模,出特品,在外延式扩大的同时突出产品特色;西部地区上开发,出精品。建设世界级的旅游绝品,尤其是一些跨越多个西部省区的顶级旅游产品,如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将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战略方向。与东部或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不仅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开发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而且由于地域辽阔、资源分散、经济落后等原因,其产品开发的周期更长、难度更大。因此,为了实现中国旅游业和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探索一条适应于新形势下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实际情况的产品开发道路。 因此,论文首先在界定了基本概念(如旅游、旅游产品)、并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有关理论进行整理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对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其次,论文对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跨区域旅游产品的概念、特征、开发的有利条件,抓住跨区域开发中的几个主要矛盾,提出了开发中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然后,论文对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体系的概念、框架;提出了几个基本的开发原则;讨论了开 发的基础—开发布局设计;最后根据相关理论(如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 外部性理论等),对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如开发设计跨区域 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和企业化运作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构建旅游产品 经营组织、设计旅游开发支持体系. 最后,以典型的跨区域旅游产品—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为例,运用跨区 域旅游产品开发体系研究的成果,在分析了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 攀出了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原则,设计了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布局,并对茶马 古道旅游产品体系、政府主导与企业化运作结合的营销模式、产品经营组织、 开发支持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设计或构建。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592.3
【部分图文】:

旅游产品,不同层次


在“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框架内,从这种供给层次出发,构成总体旅游产品。本文所论述的跨区域旅游产品就是这样一种总体旅游产品。(见图1.1)核心旅游产品图1.1旅游产品的不同层次英国学者道格拉斯·皮尔斯在论述旅游产品定义时指出,“旅游产品可以从它的吸引物、设施、进入性各方面分析”,“说到旅游产品,其基本原料应是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滇藏茶马古道的宗教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杨增适;茶马古道上的云南马帮[J];西藏民俗;2000年01期

3 金志国;茶马古道踏歌行[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3年01期

4 李宏荣;;家乡茶马歌谣[J];丝绸之路;2009年15期

5 杜尚儒;;茶马古道上的秦岭小镇[J];新西部;2010年06期

6 韩星海;;“茶马古道”乱弹[J];茶叶通讯;2010年04期

7 多吉彭措;茶马古道:山间铃响马帮来[J];西藏旅游;2004年04期

8 晓兵;;茶马古道 古茶意浓[J];消费指南;2007年02期

9 马海;;茶马古道[J];丝绸之路;2010年21期

10 Gabrielle Jaffe;尤韶华;;探访云南茶马古道[J];中国茶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木基元;;茶马古道与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2 麻元兴;虞志康;程建敏;严志汉;许崇永;;开放式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及管理系统的应用[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辉;;对跨区域的创新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斯坦芬尼·德波尔;;跨区域空间的探寻与整合:三池崇史电影中的性别、类型观念与亚洲[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5 罗祖亮;;对跨区域谋求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的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6 李光涛;梁涛;李尚烨;;邓川与大楼桥——滇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冲[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云;;论跨区域环境成本补偿机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谭小群;陈国华;;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实现途径探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彭毅华;赵丈田;陈奇志;;龙窖山茶与茶祖文化[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煤炭企业跨区域建设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袁丽霞;“国庆大假何处去 茶马古道问雅安”[N];雅安日报;2009年

2 记者 夏平容;千年茶马古道演绎悠悠藏茶情[N];雅安日报;2010年

3 李旭;追寻茶马古道[N];经济观察报;2004年

4 顾桃;保护茶马古道刻不容缓[N];云南政协报;2003年

5 黄德开;走茶马古道 品历史黑茶[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6 石屏县委 李建阳;再创茶马古道辉煌[N];红河日报;2009年

7 董在虎 记者 华成明;力推云南茶马古道申遗[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8 高富华;茶马古道 汉藏茶缘[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记者 周琦;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将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N];雅安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四四;文明之路的再发现[N];四川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文锋;茶马古道与“牵牛花”网络[D];云南大学;2012年

2 张璐;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选点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3 潘红波;政府干预下的掠夺与政治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胡华东;Internet中域间可区分流量工程环境下的路由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杨毅;云南传统集市场所的建筑人类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5年

8 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赵桅;发展的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岗;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为例[D];四川大学;2003年

2 宋家乐;论川藏边茶马古道上的城镇[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3 阚波;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申遗冷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聂荣庆;茶马古道文化品牌的商业运作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赵琨;重兴陕甘茶马古道与拉动陕南经济发展初探[D];西北大学;2009年

6 彭勇;跨区域开发房地产企业的内控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冰;第四方物流及其在跨区域物流合作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8 吴志明;我国传媒跨行业、跨媒体、跨区域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小方;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龚伟宁;报业跨区域经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7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27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