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3:1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两个并列的经济发展态势,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向,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适应了这个趋势发展。旅游业的强关联性和高带动性,使旅游业成为推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的切入点提上日程,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已经迅速开展。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成为泛珠三角旅游合作的前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说明两广旅游合作的作方式是正确的。但随着无障碍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开始出现,如何建立真正的有效的旅游合作机制实现两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就成为文章探讨的问题。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旅游学等相关学科为如何在两种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域建立有效的无障碍旅游区提出了相关的措施。首先,两广旅游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文章在区域旅游竞-合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无障碍使资金流、消费流、游客流等旅游流要素畅通无阻,是旅游合作的最佳模式;其次,对两广合作过程中产生障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障碍的核心要素和合作面临的阶段转换问题,政府障碍的消除和建立企业主导的市场机制是无障碍旅游区建立的关键,是文章论述的基点;再次,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无障碍旅游合作区构筑主要由无障碍的交通网络体系、无障碍的政府政策、旅游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和无障碍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等因素支撑。无障碍旅游合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切入点的寻找,重大赛事产生的强大旅游流和旅游贸易,正是无障碍旅游合作的最佳结合点,消费和投资流是促进四者形成的内动力和核心。文章论述了城市增长极作用下,双向、互动的旅游流和居民流P-T-S流动模式产生的旅游贸易对企业主导地位建立的效果,再提出交通、信息等配套措施,形成区域间无障碍旅游合作的系统动力模式,这就为区域间旅游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最后,以两广为案例进行事实论证。重大事件产生的事件旅游增长极效应是旅游合作形成动力源,能促进基础设施、软件服务、GIS服务系统、旅游流和企业经营等支撑子系统和政府保障措施的有效展开,形成旅游合作的网络结构并最终形成两广无障碍旅游区。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论证
1.1.1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研究的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概况
1.1.4 文章创新之处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筑解释
1.2.2 增长极效应的概念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两广
1.3.2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
1.4 研究方案
1.4.1 重点研究内容
1.4.2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难点
1.4.5 文章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的绩效分析
2.1 两广经济一体化的天然优势
2.1.1 经济优势
2.1.2 人文优势
2.1.3 地理优势
2.1.4 资源优势
2.2 旅游业对两广经济一体化贡献评价
2.2.1 旅游产业总值占GDP 比重
2.2.2 旅游产业的行业关联度
2.3 基于博弈论的两广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分析
2.3.1 旅游地位不对称条件下的区域旅游博弈
2.3.2 两广旅游合作的途径分析
2.4 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新形式
2.5 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的成效
2.5.1 无障碍旅游的成效
2.5.2 无障碍旅游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成效
第三章 无障碍旅游区有效构筑的途径选择
3.1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
3.1.1 国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
3.1.2 国内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
3.1.3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对比
3.2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有效构筑的核心
3.2.1 无障碍旅游合作的主导模式
3.2.2 区域旅游贸易下的企业主导型形成
3.2.3 旅游流的核心作用
3.2.4 事件旅游在无障碍旅游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3.3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构建的支撑条件分析
3.3.1 完善的交通体系
3.3.2 各类障碍的有效消除
3.3.3 有效信息平台的建立
第四章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有效构筑的问题分析
4.1 两广旅游合作的障碍因素
4.2 两广旅游合作障碍因素成因分析
4.2.1 体制障碍
4.2.2 时空二维障碍
4.2.3 文化障碍
4.3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筑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4.3.1 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过程的核心问题分析
4.3.2 旅行社直线经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发展的悖论分析
4.3.3 其他问题
第五章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有效构筑的途径分析
5.1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的增长极选择
5.1.1 南宁和两会一节概况
5.1.2 广交会概括
5.2 基于重大事件的旅游流构成模式
5.2.1 事件旅游的旅游流作用
5.2.2 事件旅游流构建的P—T—S 途径
5.2.3 事件旅游流的贸易作用
5.3 基于重大事件的旅游企业主导地位建立
5.3.1 发挥旅行社的核心作用
5.3.2 其他旅游企业的整合作用
5.3.3 企业主导地位对区域经济负面影响的作用
5.4 基于重大事件的交通网状构筑
5.4.1 交通网络构造的作用
5.4.2 事件旅游对两广交通系统的作用
5.5 基于重大事件的障碍消除
5.5.1 事件旅游对政府障碍的作用
5.5.2 相关配套措施的提出
5.5.3 无形障碍的消除
5.6 基于重大事件的网络信息平台构筑
5.6.1 旅游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
5.6.2 事件旅游对两广旅游信息系统的作用
5.6.3 诚信问题的消除
5.6.4 缓解自驾车对旅游产业体系的冲击
5.7 无障碍旅游区构筑的保障措施
5.7.1 政府的行为保障
5.7.2 完善各类旅游法律和法规
5.7.3 健全旅游行业协会体系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这处
6.3 文章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2827922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论证
1.1.1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研究的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概况
1.1.4 文章创新之处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筑解释
1.2.2 增长极效应的概念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两广
1.3.2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
1.4 研究方案
1.4.1 重点研究内容
1.4.2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难点
1.4.5 文章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的绩效分析
2.1 两广经济一体化的天然优势
2.1.1 经济优势
2.1.2 人文优势
2.1.3 地理优势
2.1.4 资源优势
2.2 旅游业对两广经济一体化贡献评价
2.2.1 旅游产业总值占GDP 比重
2.2.2 旅游产业的行业关联度
2.3 基于博弈论的两广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分析
2.3.1 旅游地位不对称条件下的区域旅游博弈
2.3.2 两广旅游合作的途径分析
2.4 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新形式
2.5 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的成效
2.5.1 无障碍旅游的成效
2.5.2 无障碍旅游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成效
第三章 无障碍旅游区有效构筑的途径选择
3.1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
3.1.1 国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
3.1.2 国内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
3.1.3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发展途径对比
3.2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有效构筑的核心
3.2.1 无障碍旅游合作的主导模式
3.2.2 区域旅游贸易下的企业主导型形成
3.2.3 旅游流的核心作用
3.2.4 事件旅游在无障碍旅游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3.3 国内外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构建的支撑条件分析
3.3.1 完善的交通体系
3.3.2 各类障碍的有效消除
3.3.3 有效信息平台的建立
第四章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有效构筑的问题分析
4.1 两广旅游合作的障碍因素
4.2 两广旅游合作障碍因素成因分析
4.2.1 体制障碍
4.2.2 时空二维障碍
4.2.3 文化障碍
4.3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筑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4.3.1 两广无障碍旅游合作过程的核心问题分析
4.3.2 旅行社直线经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发展的悖论分析
4.3.3 其他问题
第五章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有效构筑的途径分析
5.1 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的增长极选择
5.1.1 南宁和两会一节概况
5.1.2 广交会概括
5.2 基于重大事件的旅游流构成模式
5.2.1 事件旅游的旅游流作用
5.2.2 事件旅游流构建的P—T—S 途径
5.2.3 事件旅游流的贸易作用
5.3 基于重大事件的旅游企业主导地位建立
5.3.1 发挥旅行社的核心作用
5.3.2 其他旅游企业的整合作用
5.3.3 企业主导地位对区域经济负面影响的作用
5.4 基于重大事件的交通网状构筑
5.4.1 交通网络构造的作用
5.4.2 事件旅游对两广交通系统的作用
5.5 基于重大事件的障碍消除
5.5.1 事件旅游对政府障碍的作用
5.5.2 相关配套措施的提出
5.5.3 无形障碍的消除
5.6 基于重大事件的网络信息平台构筑
5.6.1 旅游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
5.6.2 事件旅游对两广旅游信息系统的作用
5.6.3 诚信问题的消除
5.6.4 缓解自驾车对旅游产业体系的冲击
5.7 无障碍旅游区构筑的保障措施
5.7.1 政府的行为保障
5.7.2 完善各类旅游法律和法规
5.7.3 健全旅游行业协会体系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这处
6.3 文章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琼兰;对无障碍旅游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杨泸;;川西四大古镇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4 马晓龙,吴必虎;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5 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6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7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8 丁正山;;南京都市圈国内旅游流与旅游发展战略调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10 魏丽华;从分工的角度看“泛珠三角”地区的竞争优势[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娅;大西南旅游圈旅游竞争与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露农;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7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2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