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从先秦风俗看先民的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20-09-30 13:51
   风俗是某一地区在社会发展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风尚、习俗的总和,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产水平和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正因如此,我们今天对风俗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有历史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价值。在我国民俗发展的历史上,先秦风俗处于源头的位置,它和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是研究先民精神状态的“活化石”。 风俗是各地区、各民族人们的思想意识的鲜活体现。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模式、宗教信仰、生活态度等。先秦时期是中国人基本精神风貌的形成期和定型期,先民的基本精神风貌完整的沉淀和保存在各种风俗史料中,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先秦风俗史料和一些考古学文献,通过对先民生活习俗的整理,把握先民的精神风貌。 首先,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宗法型社会,这种社会现实决定了中国传统风俗中蕴涵着珍视生命、事死如生的生命价值观;尊道尚德的道德伦理化倾向以及维护整体利益的集体本位价值观等价值取向。 其次,在认知方式上,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直觉思维,具体说来是具象的、实用经验的、整体系统的,并通过类比类推的形式表现出来。《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淮南子》中还记载“羿死于桃h印薄L夷颈还湃巳衔且恢钟猩衩亓α康哪静

本文编号:2830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30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