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视域下茶卡盐湖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
【部分图文】:
面对茶卡盐湖景区由“天空之镜”变成“垃圾场”的困境,构建一个长效的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是必然选择,在该体系中既要注重对景区环境的改善,也要关注景区生态教育。基于图1中的生态教育概念模型和茶卡景区实际,本着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效性的原则,构建茶卡盐湖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八项措施三大渠道,即引导、改变、供给和强化四个阶段,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改变观念、转变方式、提供支持、加强交流、巩固教育和规范刺激八大措施,视频、软文、图片、活动等具体措施,以及公共媒体、自媒体、景区智慧服务设施三大渠道,如图2所示。图2 茶卡盐湖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茶卡盐湖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珺;;生态旅游景区品牌管理模式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李如友;;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规划研究——以河南云台山为例[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于鸣;;新疆生态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建议[J];新疆林业;2011年05期
4 胡永盛;;生态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期
5 张光荣;;破解发展难题 打造精品景区——对加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洽川景区生态旅游的几点思考[J];渭南政报;2006年06期
6 肖宁;;基于供需分析的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研究——以河南宝天曼景区为例[J];时代金融;2017年06期
7 沈员萍;王浩;黄萌;;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05期
8 林伟军;;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整合发展丽水瓯江生态旅游景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10期
9 袁铁象;;生态旅游景区商业运营模式探讨[J];广西林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洪燕云;钱丹;;江苏天目湖休闲生态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对策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燕;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与预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崑;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6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生;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育凤;甘肃植物七彩丹霞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步玉艳;生态旅游认证指标体系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锐;生态旅游背景下潼南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5 袁悦;基于生态旅游视角的北戴河新区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6 刘倩;顾及生态旅游适宜性的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7 武慧文;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8 曹赫;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9 马元虎;生态旅游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10 郑春霞;基于GIS的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857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5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