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旅游移动商务态度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9:1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旅游消费大众化、旅游方式个性化、散客化及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趋势。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技术与旅游业的结合产生了旅游移动商务,旅游移动商务能够为旅游者提供随时随地的旅游服务,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旅游移动商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研究者对旅游移动商务研究较少,因此对旅游移动商务态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3G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旅游移动商务发展状况(第一章),通过回顾态度理论、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科技接受模型理论,详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旅游移动商务态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其次根据前人研究理论基础上建立旅游移动商务研究框架,对要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第三章),然后对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态度和意向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对大学生移动商务影响因素进行假设检验,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第四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第五章)。 研究发现:(1)感知旅游移动商务有用、感知旅游移动商务安全、感知旅游移动商务成本、感知旅游活动、感知旅游移动商务易用和感知移动商务旅游服务等因素对使用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感知旅游移动商务有用对于使用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影响最大。(2)大学生使用旅游移动商务态度对大学生使用移动商务影响显著,大学生对使用移动商务态度越正面、积极,越容易使用移动商务。(3)有手机上网经验的使用者比无手机上网经验者有较强烈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也就是曾经使用过手机上网者,会继续使用手机上网,有更正面、积极的使用态度。有无上网经验在感知旅游移动商务成本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本文进一步证实了TAM的有效性。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1.1.2 中国3G发展状况
1.1.3 旅游移动商务发展状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回顾
2.1 态度相关理论
2.1.1 态度理论
2.1.2 理性行为理论
2.1.3 计划行为理论
2.1.4 创新扩散理论
2.2 科技接受模型
2.2.1 科技接受模型
2.2.2 修正的科技接受模型
2.3 旅游移动商务态度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
3.1.1 研究模型
3.1.2 研究假设
3.2 问卷设计
3.2.1 样本的选择
3.2.2 问卷设计
3.3 资料分析方法
3.3.1 信度分析
3.3.2 效度分析
4 资料分析与研究结果
4.1 描述性分析
4.2 因子分析
4.2.1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子分析
4.2.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因子分析
4.2.3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意愿因子分析
4.3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态度的假设检验
4.3.1 大学生感知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态度的相关分析
4.3.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态度的回归分析
4.4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意愿的假设检验
4.4.1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意愿的相关分析
4.4.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意愿的回归分析
4.5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的假设检验
4.5.1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的相关分析
4.5.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的回归分析
4.6 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假设检验
4.7 研究结果
5 研究结论、研究限制及后续研究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大学生使用旅游移动商务态度的研究结论
5.1.2 大学生使用旅游移动商务意愿的研究结论
5.1.3 大学生使用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研究结论
5.1.4 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研究结论
5.2 研究限制
5.3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2887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1.1.2 中国3G发展状况
1.1.3 旅游移动商务发展状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回顾
2.1 态度相关理论
2.1.1 态度理论
2.1.2 理性行为理论
2.1.3 计划行为理论
2.1.4 创新扩散理论
2.2 科技接受模型
2.2.1 科技接受模型
2.2.2 修正的科技接受模型
2.3 旅游移动商务态度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
3.1.1 研究模型
3.1.2 研究假设
3.2 问卷设计
3.2.1 样本的选择
3.2.2 问卷设计
3.3 资料分析方法
3.3.1 信度分析
3.3.2 效度分析
4 资料分析与研究结果
4.1 描述性分析
4.2 因子分析
4.2.1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子分析
4.2.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因子分析
4.2.3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意愿因子分析
4.3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态度的假设检验
4.3.1 大学生感知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态度的相关分析
4.3.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态度的回归分析
4.4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意愿的假设检验
4.4.1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意愿的相关分析
4.4.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影响因素与意愿的回归分析
4.5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的假设检验
4.5.1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的相关分析
4.5.2 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的回归分析
4.6 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假设检验
4.7 研究结果
5 研究结论、研究限制及后续研究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大学生使用旅游移动商务态度的研究结论
5.1.2 大学生使用旅游移动商务意愿的研究结论
5.1.3 大学生使用旅游移动商务态度与意愿研究结论
5.1.4 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旅游移动商务研究结论
5.2 研究限制
5.3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勇;吴娟子;;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目的地中的应用模型构建——以三峡旅游目的地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鲁耀斌;徐红梅;;即时通讯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05期
3 杨晓燕;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3年01期
4 许曦;移动旅游信息服务渐成业态[J];经济论坛;2003年24期
5 刘亚军;移动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4年01期
6 乔玮;;手机旅游信息服务初探[J];旅游科学;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862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6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