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河南省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2:40
   大遗址是人类历史发展、自然环境演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河南位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河南更是被称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自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在河南商丘建都起,之后更是出现了不少的千年古都,包括洛阳、开封、商丘、郑州等。如此厚重的历史必定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尤其是大遗址文物古迹。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确定的19处大遗址保护区中我省被列入6处,主要集中分布在洛阳、郑州与安阳等地,占有总数居全国第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成为政府决策以及社会发展中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 本文在描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大遗址保护、旅游规划等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主要大遗址保护的方法,通过对大遗址的概念、特点、价值和相关保护利用理论分析,结合我省的大遗址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探索研究遗址公园、历史文化休闲区、森林公园、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的适用区域,同时本文提出两种新的开发模式:体验旅游开发模式和休闲旅游开发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为我省的大遗址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的对策。大遗址旅游为我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学位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K878;F592.7
【部分图文】:

古城遗址,拉斯金


3图1-1 法国里昂古城遗址Fig.1-1 The Ancient City ruin of Lyon in France英国,在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自己的保护思想,主要是由英国建筑理论家拉斯金的非主张理论和莫理斯的古建筑保护理论组成。拉斯金认为:“(法国派的)修复意味着一幢建筑物所能遭到的最彻底的破坏,一种一扫而光什么都不留下的破坏,一种给被破坏者描绘下虚假形象的破坏。”他主张的是争取保护遗址古迹的现状,不对它们进行过多的修复,让它们维持自己的生命并尽量延长,直至最后的消亡。在他看来,古建筑遗址的生命过程中最能感触人心的阶段是废墉,它能激发出人类无尽的想象力。莫里斯同样认为:“(法国派)这种劳民伤财的‘修复’的最后结果是一个卑微的、毫无生命的假古摹。”他主张:“用‘保护’代表‘修复’,用日常的维护来防止毁坏,用一眼就能看出是为了加固或遮盖而用的措施去支撑一道摇摇欲坠的墙或者补葺漏雨的犀顶而决不矫饰成别的什么”。在他看来

公园,日本


图1-3日本吉野里历史公园Fig.1-3TheJapaneseyoshinohistorypark

隋唐,遗址,陵墓


图 3-1 隋唐洛阳城遗址Fig 3-1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uoyang city ruins3.1.3 古墓葬遗址概况邙山陵墓群散落于洛阳市的北部、东部和东北部。这里的海拔 120 米-340米,属于低山丘陵地带。虽然是低山区,但是地势平缓,更重要的是该地区的黄土层比较深厚,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坚固致密,适合营建墓茔。陵墓群的占地面积为 756 平方公里,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根据不同时期的墓葬可将其分成4 段:西段,主要是北魏陵区;中段,主要是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主要是西晋、曹魏陵区;夹河段,主要是东汉、西晋墓群。邙山陵墓群中国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包括 8 座东周时期的王墓,5 座东汉帝陵,1 座曹魏帝陵,5 座西晋帝陵,4 座北魏帝陵,1 座五代后唐帝陵等。由于是古代帝王的墓葬所在地,其陪葬的物品使得邙山成为全国著名的地下文物宝库,已经出土的文物数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刚;申佐军;;大遗址保护若干问题的探讨——就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而谈[J];北方文物;2006年01期

2 张祖群;;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稳亮;张祖群;赵荣;;大遗址保护的PRED协调发展案例与模式——基于汉长安城的实证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4 邵甬,阮仪三;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展的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5 黄震方;祝晔;袁林旺;胡小海;曹芳东;;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与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6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孟宪民;梦想辉煌:建设我们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和园区——关于我国大遗址保护思路的探讨[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8 陆建松;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海燕;权东计;;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樊海强;袁寒;;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新模式——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J];规划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贺君;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7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67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