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城市功能转型中西安老城区旅游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4:13
   建国以来,西安市未采取“新城”与“旧城”分别规划建设的方式,老城区担负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大部分职能。2005年西安首次出台的《旅游规划》指出:现在复杂的城市功能叠加给老城区城市风貌和道路交通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老城区旅游功能的提升和旅游中心目的地的确立,进一步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将带来更多的交通吸引源和交通需求。西安老城区是隋唐长安城遗址和明清西安城遗址,大量的历史遗迹作为规划固化物却制约了结构性交通条件的改善。如何克服交通硬件建设上的局限性,以交通组织优化为手段改善旅游交通条件,保障城市功能顺利转型,适应和促进现代城市旅游业发展,是西安老城区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也是北京、南京、开封等国内众多历史名城在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进行老城区城市功能调整要必然面对的难题。这正是本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论文阐述了国内外解决老城区旅游交通问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历史名城在城市功能转型中老城区旅游交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后对目前关于西安规划指导性文件政策的汇总,提出了未来老城区旅游交通的前景和要求。再对老城区旅游交通现状进行了调查剖析,分析西安城市旅游发展状况和交通特点,总结出目前老城区在旅游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通过交通组织优化分析,提出了合理引导城市布局、设计老城区旅游交通环线、改善旅游停车系统等优化思路和解决办法,实现在相关规划框架下,借助交通组织优化来解决旅游资源开发和交通条件改善之间的矛盾,对老城区城市旅游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保障城市功能转型的顺利过渡。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接待量,旅游城市,国内游客,西安旅游


22200000 00000图3一3主要旅游城市国内游客接待量比较(2004)Fis.3一ComP越妇onof心印桩 onofdomestict以 Iristeity研究认为,目前西安旅游单一的历史文化观光产品不仅难以满足大众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更无法满足那些对西安历史文化有深度体验的旅游者的需求。而这两类游客对西安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前者是西安旅游数量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后者是西安旅游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西安老城区是隋唐长安城和明清西安城的遗址叠加,是一座非常适合“讲

接待量,旅游城市,国内游客,西安旅游


比比上年增长率 (%)))l55528.9998.44416.777一10.88835.777资料来源:西安市旅游局统计数据)图3一著名旅游城市国内游客接待量比较 (l996)Fig.3一COIn脚Ins曲 ofdomestieto世仙tS,姗两。 nofwoll.如ownto.妇teity国 国内旅游人数数 111200000lll的 0000加加 0000 6660oooo以 以沁 OOO 22200000 00000图3一3主要旅游城市国内游客接待量比较(2004)Fis.3一ComP越妇onof心印桩 onofdomestict以 Iristeity研究认为,目前西安旅游单一的历史文化观光产品不仅难以满足大众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更无法满足那些对西安历史文化有深度体验的旅游者的需求。而这两类游客对西安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前者是西安旅游数量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后者是西安旅游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西安老城区是隋唐长安城和明清西安城的遗址叠加,是一座非常适合“讲

老城区,居住人口,行政中心,目的地


低老城区内的居住人口密度,并将行政中心和部分公用机构逐步迁出,推动以城市为目的地、以旅游为导向的整个唐长安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历史上唐都长安区的郭城涵盖并超过的老城区(明西安城),长安中心区和老城区约2/3面积重叠。如图3一4所示。唐都长安区的优先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1)“琉解中心城市,建设外围新城”的发展思路。远期(2011一2020)将逐步降低古城墙范围内的居住人口密度,力争到2020年将老城区内的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并将行政中心和部分公用机构逐步迁出老城区。2)规划提出10大保护重点,包括保护和延续老城区传统空间格局;建立老城区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等。3)功能定位为“盛唐文化的综合体验区,城市主格调的重要载体、城市中心旅游区”。4)管理建议。主要包括以古都保护为契机,推动以城市为目的地的、以旅游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引导城市功能的置换向旅游、休闲、艺术、文化、商业、交流、餐饮等服务为主的功能倾斜或集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周海虹,韩宏绪,白惠亭,李保军,李小武;论古城西安莲湖历史街区风貌保护更新途径[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3 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分析[J];城市研究;1999年05期

4 杨建军,张兴平,毛必林;跨世纪的杭州市旅游景区与旅游交通布局构想[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5期

5 郑时龄,齐慧峰,王伟强;城市空间功能的提升与拓展──南京东路步行街改造背景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6 侯学钢;江西省旅游交通综合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2期

7 殷成志,吕斌;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2期

8 林宇凡;;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交通问题及规划建议[J];城乡建设;2007年12期

9 邱宜动;振兴我国旅游交通的对策探讨[J];当代财经;1995年10期

10 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游客流量的时空分析及旅游交通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东光;西安古城保护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张奇;北京市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交通改善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3 董菡;西安市中心区交通分析与组织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4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4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