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4:32
   本文主要对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空间布局的整合进行了研究,在对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概念体系进行了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的实现路径,最后,结合杭州市旅游空间布局整合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全文分为了部分。 1.综述部分由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的技术路线四部分构成,在明确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的技术路线构成。 2.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概念体系主要由本章提出。首先,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指出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必要性,是系统发展的必经阶段;其次,本章对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各层级主体——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主进行了分析;再次,根据目的地空间布局各部分功能的不同将整合对象分为旅游依托城市、旅游景点与旅游基础设施;最后,总结提出了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概念。在明确旅游空间布局整合概念的基础上,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特点与整合的目的与意义也同时给出,并最终形成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基本概念体系。 3.旅游依托城市的整合途径是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以旅游依托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提出了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布局的层级性结构。以依托城市的层级结构的建立为中心,分析了影响旅游依托城市辐射力的因素,并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旅游依托城市的辐射范围进行了探讨。以旅游依托城市布局的合理化、高效运作为目的,对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布局整合中的涉及到的旅游依托城市功能转换与依托城市体系的重新构建提出实施途径。 4.针对旅游景点景区的整合,本章通过分析旅游景点景区的空间布局的特点,指出旅游景点景区的整合主要分为旅游景点景区空间竞争关系的整合与旅游景点景区空间的扩张。通过相关理论与模式的借鉴,分析了旅游景点空间竞争解决的方法与旅游景点景区空间扩张的实现途径。 5.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整合在内容上分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与康体娱乐设施的整合。旅游基础设施的整合是构成旅游目的地依托城市吸引的重要内容。而旅 游接待与康体娱乐设施空间布局的整合属于旅游企业的微观选址,鉴于本文研究的宏观视 角,在行文过程中因此没有给予过多的论述。 6.本章为论文的实证部分,该部分以大杭州市作为研究的目的地空间范围,主要对 杭州市“旅游西进”这一整合过程中的不同构成部分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在对杭州市 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杭州市进行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必然性,并分析了 -在此次旅游空间布局的整合过程中的保障机制、整合原则与整合的内容。在旅游依托城市 空间布局的整合过程中,本文主要就建德市在旅游功能上的转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 杭州市的在浙江省旅游空间布局功能上的定位,指出大杭州市必须对淳安或建德进行功能 上的改造,成为杭州西部的旅游集散中,0。通过对淳安与建德在旅游基础设施、交通区位、 发展现状的比较得出结论——建德市应该定位为杭州市西部的旅游集散中心,二级旅游依 托城市,并辐射到周围相临地区成为杭州西部旅游经济增长的核心。本文还就旅游依托城 市整合过程中对新的旅游依托城市的“吸纳”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杭州市的“交通西进” 会带动相关城市的介入,并以昌化为例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对旅游景点与景区的空间布 局的整合,本文主要以临安市境内的旅游景点景区的空间关系的整合与西湖西进的空间拓 展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整合意见。 7.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笔者得出相关结论。指出政府必须在旅游空间布局的整合 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充分认识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内容与体系的基 础上,通过制定相关的倾斜性政策调整控制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生命周期,并实现旅游目的 地从整合优势向竞争忧势的转化。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590.1
【文章目录】:
一、 综述
    (一) 选题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简述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概念的认知体系
    (一)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必要性
        1.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然
        2. 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的必然
    (二)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相关概念
        1.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主体
        2.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内容
        3.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概念界定
    (三)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特点
        1.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外部协调性
        2.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内部协调性
        3. 旅游空间布局的整合具有自组织性
        4. 旅游者行为的高关联性
    (四)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意义
        1. 有利于旅游产品品牌的塑造,树立区域旅游形象
        2. 旅游空间布局的整合是对目的地旅游空间线路的优化组织
        3. 旅游空间布局的整合有利于区域空间格局的优化
三、 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布局的整合
    (一) 旅游依托缄市体系的特征
        1. 旅游依托城市是区域旅游发展的结点
        2. 旅游依托城市具有层次性
        3. 旅游依托城市具有功能上的划分
    (二) 旅游依托城市体系的构建
        1. 旅游依托中心城市的确立
        2. 次级旅游依托城市的确定与旅游依托城市体系的构建
        3. 旅游依托城市空间辐射范围的确定
    (三) 旅游依托城市整合的途径
        1. 以旅游地空间竞争为导向的旅游景点(景区)空间布局的整合
        2. 以旅游景点(景区)的空间拓展为导向的空间布局的整合
    (四) 旅游景点(景区)空间布局整合的途径
        1. 旅游景点(景区)空间竞争的整合途径
        2. 旅游景点(景区)空间拓展的整合途径
四、 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整合
    (一) 旅游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整合及其途径
    (二) 旅游接待与康体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整合及其实现途径
五、 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实证研究
    (一) 杭州市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的原因
        1. 区域旅游发展的不均衡
        2. 产品体系老化,更新产品的需要
    (二) 整合的保障系统
    (三) 整合的指导原则
    (四) 杭州“旅游西进”的整合过程
    (五) 杭州市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布局的整合
        1. 建德市旅游依托城市功能的定位的背景
        2. 建德市旅游依托城市功能的定位
        3. 建德市旅游依托城市功能的整合途径
        4. 建德市旅游依托城市功能整合的意义
        5. 杭州市旅游依托城市体系的拓展
    (六) 旅游景点空间布局的整合
        1. 临安旅游景区的联合
        2. 景区的拓展——以西湖西进为例
六、 结论
后记
注释与参考文献
附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宾;金立山;叶钢强;李忠;;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合肥和武汉学习考察[J];杭州(周刊);2011年07期

2 施勇峰;;《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通过评审[J];杭州科技;2011年03期

3 郑洋慧;;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1年02期

4 ;2011年6月中共杭州市委大事记[J];杭州(周刊);2011年07期

5 张永谊;;杭州城市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现代城市;2008年01期

6 吕克斐;钱野;;杭州市创业风险投资与国内外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7期

7 严爱兰;;杭州市农业投入品的现状及监管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8 ;杭州市科协首发“科普教育基地参观护照”[J];科协论坛;2011年08期

9 罗如意;赵晖;;发明专利连续4年位居省会城市第一——2010年度杭州市专利分析报告[J];杭州科技;2011年03期

10 ;数字说话[J];杭州(周刊);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宇哲;基于GIS的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规律探索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崔大树;区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曹顺爱;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能值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蔡建国;杭州湿地植物生态习性及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何王芳;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罗罡辉;基于GWR模型的城市住宅地价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祁素萍;城市园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9 姜玲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的调查以及脂肪激素对疾病发展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鹏;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宇峰;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3 何培森;杭州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需结构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陈优芳;杭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5 郭列侠;休闲观光农业与城市发展关系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6 郭彪;“城中村”改造中的产权理论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7 余洁;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王丹;杭州农耕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9 徐佳佳;杭州市纪念性园林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苏琼琼;杭州市旅游房地产市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4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4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