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及其地区差异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14:35
   伴随着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异常,气候变化问题在当今社会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也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机制失衡的主要原因,而人类的活动是导致全球CO2量升高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盲目的发展、无休止的污染排放,对全球气候机制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影响。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覆盖范围遍及全球,与其他各个行业存在着关联,涉及的旅游者更是遍布全球各地,旅游活动成为全球最为频繁的人类活动。如今,世界处于和平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家的首要任务,随着多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剧,旅游成为其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方式,如此频繁的旅游活动使得旅游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在不断加强。交通是游客出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各部门中能源消耗量最大的部门,其碳排放量更是占据整个旅游业碳排放量的75%。因此认清旅游交通碳排放情况是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此种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旅游交通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均表现活跃。然而各种旅游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却有着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公路旅游交通和民航旅游交通呈现着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活力;铁路旅游交通虽然也在不断发展,锐力大减;水运旅游交通则呈现退缩趋势,并逐渐趋于平稳。另外,不同旅游交通方式在承担旅游者运输的作用方面起到的作用长期以来也发生着变化,公路旅游交通一直占据着主要的地位,铁路旅游交通地位受到挑战,民航旅游交通地位在不断提升,水运旅游交通则一直处于附属地位。 (2)近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已达到7093万tCO2。对不同旅游交通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发现铁路、公路和民航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均呈现增长趋势,而水运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多年来却在逐步下降。从总体趋势看,公路和民航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最高,铁路旅游交通次之,水运旅游交通最低。并且在2005年民航旅游交通碳排放量超过公路旅游交通,之后几年一直居于首位,成为旅游交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部门。对各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结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铁路和水运旅游交通的比重在稳步下降,并最终趋于平缓,保持稳定。公路和民航旅游交通的比重却在逐步上升,然而公路旅游交通的比重最近几年也在变的平稳,民航旅游交通比重依旧呈现上升趋势。民航旅游交通碳排放将会成为未来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3)对现阶段全国各省旅游交通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发达地区,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所起到的作用较大,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较大。铁路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大的省份多为铁路网密集地区;公路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大的省份多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公路网密集的省份;水运旅游交通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充沛、河网密集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民航旅游交通碳排放量较大省区多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先进、对外联系密切的省区。 (4)旅游者的活动造成了旅游交通碳排放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包括全国区域内30多年时间数据和各省间的截面数据)和旅游者人数(包括时间数据和截面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随着旅游人次的增加旅游交通碳排放量随之增加,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方面进一步细化了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为确定未来阶段我国旅游交通业节能减排的目标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对于未来阶段我国旅游交通业节能减排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为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对于旅游业其他部门碳排放情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592.7;X1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1.2 旅游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1.3 旅游业的碳排放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旅游业和旅游交通发展及地区差异
    2.1 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及趋势
        2.1.1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概况
        2.1.2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概况
    2.2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2.2.1 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2.2.2 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2.3 中国旅游交通发展过程及趋势
        2.3.1 中国交通业发展过程及现状
        2.3.2 中国旅游交通发展过程及现状
        2.3.3 四种旅游交通相互关系
    2.4 中国旅游交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第3章 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时间变化分析
    3.1 客运交通碳排放及旅游交通碳排放
        3.1.1 客运交通碳排放
        3.1.2 旅游交通碳排放
    3.2 铁路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分析
    3.3 公路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分析
    3.4 水运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分析
    3.5 民航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分析
    3.6 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时间规律
第4章 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分析
    4.1 旅游交通碳排放总量地区差异分析
    4.2 铁路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地区差异分析
    4.3 公路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地区差异分析
    4.4 水运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地区差异分析
    4.5 民航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地区差异分析
    4.6 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地区差异规律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未来展望
    5.4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2 高志强,刘纪远,曹明奎,李克让,陶波;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3 石培华;吴普;;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4 马静;柴彦威;刘志林;;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5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6 吴普;葛全胜;;海南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7 柴彦威;肖作鹏;刘志林;;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发生机制与调控策略——以北京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8 张艳;秦耀辰;闫卫阳;张金萍;张丽君;鲁丰先;王喜;;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9 谢园方;赵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能源消耗的CO_2排放测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10 安芷生,符淙斌;全球变化科学的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小梅;湖南省旅游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7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87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